谁抛弃了辽宁足球
大连不败(原创)
提起辽宁足球,几乎所有的球迷都会感到可惜和悲哀。多少年来,辽宁足球始终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依靠釜底抽薪式的出售球星和年轻球员来惨淡经营。2005赛季辽足总经理策划大师博士张曙光成功地将著名笑星赵本山忽悠到了辽足,原以为凭借老赵的人气可以救辽宁足球于水火,然而老赵的人气换不来投资人的钞票,辽足依然负债经营,直到2006年初转让失败,被债权人逼入破产的境地。
辽宁足球不缺优秀球员,不缺优秀教练,不缺优秀球迷,如果在计划经济时代,光凭这几项足以笑傲中国足坛。然而进入职业足球时代,优秀球员和优秀教练层出不穷的辽足却没有了用武之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破落户。是谁抛弃了辽宁足球?辽宁足球悲从何来?
难道是职业足球抛弃了辽足?职业足球说白了就是资本足球,即政府退出足球市场后,企业投资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足球运动规律,从事俱乐部开发、经营、管理以及组织比赛等行为。资本成为了职业足球的主体。而辽宁足球恰恰最缺的就是钱,缺的就是资本。是资本抛弃了辽宁足球。2005年中国足球发生的联赛裸奔、冠诚解散、广州足球托管、青岛中能扬言退出等一系列危机,昭示中国足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危机。
目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资本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俱乐部投资者每年的资本注入,这是除了辽足之外的各中超俱乐部的主要资本来源。而辽宁足球体制是股份制足球俱乐部体制,各股东一次性投入后每年几乎不再投入,依靠辽足俱乐部自主经营、自我造血、自负盈亏,来保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营。尽管辽足的体制是最先进的足球俱乐部体制,但与其他中超球队相比却缺少了稳定的资本来源。
第二类是联赛经营收入,包括电视转播权、商业冠名、赛场广告等相关收入,这应该是足球俱乐部的主要收入。然而现行的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是半计划半市场半官僚的管理体制,把本应由各俱乐部投资人和中国足协共同经营的职业联赛,由中国足协独家把持,垄断经营。本应由各俱乐部所得的联赛经营收入却大部分进了足协的小金库,严重侵害了足球俱乐部投资人的利益,导致各足球俱乐部收入锐减,这是辽足资本危机的根源。2004年中国足球10月革命就是俱乐部投资人对联赛经营权的诉求。虽然2005年末成立的中超公司是足球10月革命的成果之一,但足协依然以36%的收益权把持着大部分联赛经营收入。
第三类是其他经营收入。由于近几年中国足协治理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成了假冒伪劣产品,多年来的假球、黑哨、官哨、赌球、派系以及经营、权益上的专制,已经使得消费者们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不光足球场里的球迷锐减,而且一些欲与中国足球合作的后续资本心生恐惧,不敢轻易靠近足球半步,导致俱乐部很难取得其他经营收入。这样一来辽足的资本危机就成必然,其他俱乐部的资本危机也不难理解。
是资本抛弃了辽宁足球,也是中国足球环境抛弃了辽宁足球,更是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抛弃了辽宁足球。资本拒绝进入足球市场,是中国足协管理水平的重大失败,也是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失败,中国足协治理下、现行足球管理体制下的中国足球存在严重的资源贬值。不改革足球管理体制,不治理联赛环境,不改变中国足球形象,面临破产的决不止辽宁足球俱乐部一家。
最后用一首不压韵的诗,记念即将破产的辽宁足球。金戈铁马烟雨中,半是苦涩半欢欣,遥想当年东北虎,众人皆卑我独尊。虎落平川遭犬困,英雄落草不聊生,体制之病成最恨,中国足球叹辽宁。
2006年3月1日中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