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雪如春暖黄花夹杏开——咏小雪古诗词赏析(三)

(2025-11-21 10:04:54)
标签:

文化

文学

诗词

小雪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小雪如春暖黄花夹杏开——咏小雪古诗词赏析(三)

   小雪如春暖  黄花夹杏开

    ——咏小雪古诗词赏析(三)

                                             川     


元代诗人陆文圭的《十月下旬骤寒小雪》,描绘了小雪时节骤寒飞雪的景象,表达了百姓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及诗人折梅赏景的雅趣:

朔风翻屋浪喧豗,泼墨浓阴扫不开。

天下撒来云母粉,人间唤作豆秕灰。

细民共喜新麦熟,老子偷闲早梅开。

为怕玉容禁不得,数枝和泪折将来。

这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创造的一首小雪节气诗。

前四句通过层层递进展现骤寒飞雪景象。

首联朔风翻屋浪喧豗,泼墨浓阴扫不开,描绘狂风撼动屋宇的威势。北风呼号,刮得房屋摇晃,像水面涌起波浪一样,发出喧嚣声响。天上乌云密布,似墨浓郁风吹不散,笼罩在天空,给人沉重的压抑感。

颔联天下撒来云母粉,人间唤作豆秕灰,描绘雪花纷飞之态。。两组比喻,分别从天上、人间视角描写飞雪形态。对待下雪,诗人与农人心情一样,却表达不一:诗人把下雪比喻成下了一场洁白明亮的云母粉,而老百姓却唤做豆秕灰,即是豆菽秸秆燃成的灰烬,意为大丰之年。

后四句转向人文关怀与个人情感,既表达百姓对新麦收成的期盼,又流露诗人折梅赏景的雅趣。

颈联细民共喜新麦熟,老子偷闲早梅开,既表现了百姓对新麦丰收的期待,又凸显了诗人赏梅的雅趣。农人想到了瑞雪兆丰年,期盼明年麦子丰收;而诗人却想着寒梅绽放,可供自己欣赏。一个是物质的希望,一个是精神的追求。

尾联为怕玉容禁不得,数枝和泪折将来,诗人怕梅花禁不住风雪寒冷的摧残,折下数枝梅花放进屋子里供养起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早梅的怜惜,对自然美景的珍爱。

 

小雪节气这天没有下雪,却下起了细雨。元末明初诗人李穑面对着这暖冬的雨,欣然写下《雨 》这首诗:

小雪明黄历,衰年感白头。

满庭来细雨,玩物似深秋。

诗眼弥清切,天心尽谬悠。

会当调玉烛,雅颂继中州。

冬天的雨,未必都飘飞成美丽的雪花。

比如这年,小雪节气这天,黄历上分明标注着小雪这样的大字,让人顿感时光的流逝。而雪字也容易带入中老年的情感,因为谁不是霜鬓雪满头?

好在这日,没有雪,只有霏霏的细雨。这早冬小雪节气的雨,来得润,来得好,细雨满幽庭,因为不够寒冷,庭院中的树叶没有落尽,景色还如晚秋一样清丽。

这让人心情好多了,因为景色不那么萧条衰瑟,到处还是清新的样子。这不由得不让人感叹,天意是这样的难以琢磨,明明该冷的季节,还这么旖旎。

诗人不由得感叹,这是遇到暖冬了。暖冬的好,当然是体感舒适。这样的细雨,让他心生乐观和理想,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然他自己已人生暮年,希望长雨不雪,没有岁月颓伤之感。

 

江南的冬天,地气温暖,河流不冻,冬景有着另外一番清新。这是明代诗人吴与弼旅行途中,长住在船上的早冬经历。他的诗作《舟中即事》(其一),表现了小雪时节诗人水云乡里的观星赏月之旅:

蓬户青灯照夜长,观星玩月水云乡

候当小雪寒犹浅,十月初旬始降霜。

这首明代诗人吴与弻的一首小雪节气行旅诗。

吴与弼是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还是一位诗人。作为崇仁学派的创立者,他在明代学术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以清明峻洁、曲折纡余的风格著称,大都为积中发外之作,读之令人自然兴起。

在古代的舟船行旅中,文人墨客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这首《舟中即事》(其一),就表现了诗人在水云乡里观星玩月的惬意心情,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蓬户青灯照夜长,观星玩月水云乡,船家挂在船上的夜灯,灯火明亮,照见了江南水上的冬夜,清凉漫长。诗人坐在船上旅行,晚上看着水天星月,一片水云之乡。

诗一开篇,勾勒出舟中夜晚的静谧氛围;接着以观星玩月水云乡,描绘出诗人身处水云弥漫的乡村,观星赏月的自得其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候当小雪寒犹浅,十月初旬始降霜,这个时候已经是小雪节气,但是江南这里,寒气却还小,北方已经是下雪天气,但是这里,这个时节,仅仅只是早晚之间,有点小霜。这些描述,不仅点明了时节,更通过细腻的气候变化,为全诗增添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这首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情趣的生动体现。

吴与弼作为一位文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他通过诗歌记录自己在舟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他作为一位理学家的深厚底蕴和作为诗人的敏锐才情。

 

清代诗人袁枚的《冬日作》(其三),描绘了小雪时节山中的自然景色,及诗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当前退隐生活的安闲与自在:。

目中鸿爪去,意外雨声来。

小雪如春暖,黄花夹杏开

山深无宿客,月好有空台。

隐几昏昏坐,残书理几回。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小雪节气诗。这首诗创作于袁枚辞官归隐之后,描绘的是他隐居山林时的冬日生活景象

诗中山深无宿客,月好有空台等句,反映了诗人远离尘嚣、独居深山的清寂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场景与袁枚辞官后隐居随园的经历相吻合

    “目中鸿爪去,意外雨声来,写诗人仰望天空看到大雁南飞,不一会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在寂静的冬日里,不期而遇的雨声打破了宁静,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鸿爪,即大雁的爪印,这里比喻过往的事物或人如大雁般离去,留下淡淡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小雪如春暖,黄花夹杏开,尽管时节已是小雪,但天气却如同春天般温暖。菊花与杏花同时开放,这种景象在冬日里尤为罕见。通过冬春对比,和具体的花卉景象,生动描绘了冬日里难得的温暖和生机。进一步强调了如春暖的感觉。

 “山深无宿客,月好有空台,深山之中,没有客人留宿,月色虽好,但空荡荡的台子上却无人欣赏。表现了深山中的寂静和冷清。通过月色的美好与空台的寂寞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寂静和诗人独处的悠闲。

隐几昏昏坐,残书理几回,诗人靠着几案,昏昏欲睡地坐着。手中翻阅着图书,反复整理那些残破的书卷。描绘了诗人闲适安逸的状态。通过诗人对残书的整理,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当前生活的闲适与安逸。诗中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温暖与生机、山林的寂静与冷清,以及诗人的闲适与自在。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清代诗人厉鹗的《小雪日偶成》,写小雪节气到来,诗人大病初愈,心情大好,所见景物皆美:

苒苒流年小雪催,翻书过日兴悠哉。

无儿北宇犹栽竹,有句南檐欲问梅。

卷叶风多流水断,护霜云薄夕阳开。

病馀自喜尝新谷,鼓腹清时又一回。

这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一首小雪节气诗。

这首诗将景物描写与与诗人心境完美契合。因大病初愈之后的一字,领出全诗喜悦之情,道尽了小雪节气的风物之美、心境之美、精神之美,使人读之,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

首联苒苒流年小雪催,翻书过日兴悠哉,直接点明小雪节气,诗人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兴致勃勃,趣味悠然。一个字,让人感受到时光匆匆、岁月如流之感,但是不论时光如何变迁,对于读书的热爱没有改变。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诗人内心静下来,让时光慢下来,让精神丰盈起来。

颔联无儿北宇犹栽竹,有句南檐欲问梅,这里的无儿,是没有孩子居住的意思,并非没有儿子。诗人作为杭州厉氏家族一世祖,显然是有儿子的。北面的屋子,虽然没有孩子居住,但还是在屋后种上了竹子;南面的屋檐下,种了数枝梅花,又快到了寻章摘句吟竹咏梅的好时节。犹栽竹欲问梅,是首联兴悠哉三字的具体阐述。

颈联卷叶风多流水断,护霜云薄夕阳开,写小雪节气的景物,写得特别美,且对仗巧妙。树叶凋零,霜风凄紧,正是水落石出之际;酝酿结霜,云色渐薄,正是醉美夕阳之时。这一幅小雪风物图,写得真是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尾联病馀自喜尝新谷,鼓腹清时又一回,写诗人病体初愈,心情大好,又有新谷可尝,可饱食一顿,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一个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小雪节气的喜爱与憧憬,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愿望。

全诗语言清丽,俊逸脱俗,屡有新意,心境悠然,意境绝美,是为咏小雪节气的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