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一)

(2023-11-18 11:17:50)
标签:

文学

诗词

初冬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咏初冬古诗词赏析(一)

                                                  川   


四季更替,秋去冬来。作为冬天首月的初冬,带给人们的是新的气象,新的感受。

农历初冬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寒气至》,真切地展现了凄然独处家中的妻子,思念长期在外的丈夫的心路历程: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丈夫久别,妻子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诗先从季节、气候写起。孟冬,农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孟冬寒气至,一个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不是寒气至寒气而丈夫不,怎能不加倍地感到

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 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字,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然后才扩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出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从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何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余音袅袅,余意无穷。

诗中初冬十月的环境描写,真切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宵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随着的心灵世界的逐渐坦露,读者越来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不由得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同情。


三国·魏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冬十月》,描绘了初冬肃杀寒冷的气候,以及动物、人们准备过冬的安宁氛围: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kn)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pí)窟栖。

  钱镈(bó)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出自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前四句写初冬的气候。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大地进入寒冷的冬季。

接下来四句写动物的活动。鹍鸡,鸟名,形状象鹤,羽毛黄白色。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动物们都在准备过冬,严寒氛围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

下面四句写人事。,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多么安宁详和的图景!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我要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百姓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追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初冬》,描写了蜀地初冬的独特风景,及自己做严武参谋的心理感受: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

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初冬,时杜甫52岁。其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正率军与吐蕃交战。此前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杜甫作为严武的参谋,当也身着戎装。

       首联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交代写作背景。戎衣,军服、战衣。诗人说,为了谋生,我一个年老的参谋整天穿着瘦窄的军服到官府上班,直到初冬天寒时才回家休假。白首老人,戎衣趋府,写出了诗人的自惭之意。

        颔联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写诗人所见的初冬景色。白天见到渔舟逆着激流向上游进发,夜晚看到猎火在高林燃烧。在写景中隐喻着自己的身世。晚年入幕,如逆水行舟。报国之心,似火燃高林。诗人入幕本想有所作为。

颈联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写幕府情事。习池,习家池。东汉襄阳侯习郁在岘山南的私家园林。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 ),山简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山简常在习家池宴饮。诗人在幕府常陪山简(严武)喝酒。此非诗人所愿,于是吟诗遣愁。诗人吟的是诸葛亮吟过的《梁甫吟》。他渴望像诸葛亮一样遇到明主,在抗击吐蕃治理巴蜀上有所作为。但诗人遇到的是个喜欢习池醉山简,大失所望。

尾联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点出自己的心意。诗人感叹道:真想辞职不干了。但西线战火未息,现在岂能依照内心选择 出处进退呢?

这首诗以景叙事,用典贴切,表现了诗人晚年想为国效力,而未遂所愿的境况。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描绘了江南初冬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这首诗是诗人于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在杭州任刺史时所写的。

首联十月江南天气好,  可怜冬景似春华,写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的鲜花一样可爱。诗一开始,诗人就直接赞美江南初冬的景色美,表现了对江南初冬景色的喜爱 。

二、三联具体描写江南初冬的景色。寒霜虽来,但小草依然泛着绿色;阳光照在大地上,暖洋洋的,晒干了阴湿的土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嫩叶一样;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诗人抓住江南初冬天气暖和的特点,描绘了花草树木经霜犹绿、冬花艳丽的美丽景色。


尾联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饮酒人的那份清闲,却无法像他们一样享受那份闲情逸致。

全诗写景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