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咏白露古诗赏析

(2023-09-08 08:52:20)
标签:

文化

文学

诗词

白露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咏白露古诗赏析

                              露沾蔬草白  天气转青高

            ——咏白露古诗赏析

                       川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时节,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盛唐大诗人杜甫的《白露》,描绘白露时节的一次秋游,展现了美丽的仲秋风光: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杜甫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使他写出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千古佳句,可谓是写白露最深情的诗句。这首《白露》,无疑是诗圣写得最美的白露。

首联“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写出诗人秋游的兴致。白露时节,清晨特别凉爽,柑橘等果子挂满了枝头。诗人正是在这样美丽的清晨,骑着马儿出来踏秋的。

颔联“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写秋天除了有晶莹剔透的白露,成熟的果子,美丽的橘林,还有江边的人家、菜园、山石、树林;还有渡口、小船、许多汇聚的小溪。这户人家居住的环境真是清幽,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一幅绝美的江畔幽居图呈现在世人眼中。

颈联“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诗人下马,走到江畔,凭靠几案观鱼,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让人容易联想到庄子与惠子一起讨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

“回鞭急鸟栖”,一个字,一个字,正好呼应了诗人观鱼,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想起要回家,赶忙快马加鞭。由于鞭打急,发出的声音太大,以至于将归巢的鸟儿都惊飞了。

尾联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诗人经过白露时节的一次秋游,才渐渐知道秋天果实的肥美,这次收获真是太丰富了。然而,如此美丽幽静的地方,最担心回去时多出几条岔路来。

其实,人生总会遇到各种选择。如果林中只有一条回去的路,那就不会选错。怕就怕同时出现许多岔道,让你选择。如果选择正确,自然高兴;一旦选错了,就要悔恨不已。幽径恐多蹊的言外之意,也正是诗人对于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一种善意提醒吧。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在描绘白露物候时,生发了时光老去,自己作客他乡、一事无成的感叹。却又在农民收获的庄稼地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归属感: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首联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是说,露水沾湿了稀疏的秋草,颜色显得发白,白露时节的天空,渐渐转变成青色高远。

此时,天空中常常出现鸿雁南归,诗人内心往往产生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的感慨。除了鸿雁在青色高远的天空飞过,燕子也开始南飞了。

这是白露时节三候中的前两候:鸿雁来,元鸟归。

颔联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这句是说,在树叶之下,秋风吹过,惊讶发现自己双鬓已经斑白。时间在叶下流淌,在秋风里流逝,在两鬓斑白里显现。

惊秋,同时也是惊生,一种功名未立、而时我不待的悲伤。

颈联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这句是说,野鸟开始养羞,储藏食物。作客他乡,讶异自己就像一个孤蓬,漂泊不定。

群鸟养羞是白露三候之一。其中,字同,有美食之意。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说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之意。

群鸟养羞,诗人联想到自己在忙些什么。不过是为官他乡,做客一方罢了。功名未就,事业未成的诗人,感觉自己就像一根漂泊的蓬草,孤苦无依。

尾联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农民们正在火急火燎地抢收田野里成熟的庄稼,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不因辛劳而推却。

农谚语白露不低头,割稻喂老牛(指晚稻)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的都是白露时节,庄稼成熟待收的意思。

这就与诗人自己的自艾自怜形成了强烈对比。农民们都没有时间感叹,他们只知道播种收获,哪里有时间去感叹人生的愁苦。

群鸟养羞,储藏食物;百姓忙碌,收获田种。在收获的季节,理应开开心心才对。大地回馈给我们丰收,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也是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价值所在。

 

宋代诗人史铸的《黄菊二十首·白露黄花自绕篱》,描写白露时节菊花盛开的情景,感叹花开无人赏的处境:

白露黄花自绕篱,幽香深谢好风吹。

陶公没后无知己,岁岁花开知为谁。

白露节气到来,丛生的菊花茎攀绕着篱笆兀自绽放,可惜秋风一吹,好花落了满地。自从晋代诗人陶渊明去世后,菊花再也没有知心朋友,这满地的黄花年年绽放,却不知是为谁开。诗人感叹菊花的开放无人欣赏,似是隐喻着身世之感。

花开花落,人来人往,都是自然的规律。我们无法要求别人为我们停留,也无力要求败落的黄花来年不必再开。大自然万物的生长自有法则,不必为花落悲伤,也不必为人去落泪。不悲不喜,方得大自在。

 

明天就是白露节气了,常年旅居在外的元代诗人仇远,顿生孤寂之感,于是写下了《秋感·明朝交白露》: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明天就是白露了,夜晚起了风。诗人在灯下独自枕卧,听窗外篱笆下的虫鸣。不知道夜风会将梧桐叶吹落到何处,也不知有谁家和自己一样冷冷清清。独自旅居在外的孤独感,瞬间因秋意渐浓,但愿家书能早日到达。

一个人漂泊在外时,看着梧桐落叶,都不禁万分伤感。或许,秋天送来的不仅仅是凉风,还有远在他乡的家人的思念。但愿每一个游子,都能借秋风,送去心中的思念。但愿,家人早日团聚,不再颠沛流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