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怜天下父母心——颂母爱古诗赏析(三)

(2022-05-08 10:10:50)
标签:

文学

诗词

颂母爱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妈妈拼命打工给你攒学费 你却刺了我9刀


          可怜天下父母心

            ——颂母爱古诗赏析(三)

                川   

 

许多人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慈禧的《祝母寿诗》: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这幅书法就是慈禧写给母亲的这首诗。

诗一开始,作者直抒胸臆,点出诗的主旨:人世间只有爹妈对子女的感情是最真挚的,他们给了儿女生命,把自己的血泪溶入儿女的身体里。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他们竭尽全力,用尽心思,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诗人发自内心地赞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虽贵为皇太后,但对父母亲的爱和普通人是一样真诚的。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特别是结句“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知打动了天下多少父母子女的心,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


      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1118/20170516093834-1762150535.jpg/0 


明朝诗人徐渭的《题萱草》  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祝福: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这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萱草》画题写的诗。

诗是以一“问”字领起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花鸟,为什么人们偏偏喜欢以萱草隐喻母亲,并以此祝愿她长寿呢?以萱草喻指母亲是有来历的,那就是《诗经·卫风·伯兮》诗中所说:“焉得蘐草,言树之背”。《传》云:“背,北堂也。”“蘐草”,即萱草。“北堂”,古为母亲所居之处,后因以萱堂喻母亲居处,萱草之喻母亲也就不足为奇了。世界如此之大,花鸟如此之众,何以萱花独享此殊荣?诗人如此设问,当然不是真心去否定萱花之不足借喻,正好相反,它隐含着诗人对萱花的赞美。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后两句了。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丹”和“青”指丹砂和青雘,可制颜料,是古代绘画所使用的两种主要颜料,因此称画为“丹青”。 “无声诗”是古人对画的美称,北宋《宣和画谱》二十载:“(南朝·梁·顾野王)画草虫尤工,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诗人之事。画,亦野王无声诗也。”因为这位顾野王画画很重诗意,因此人们称他的画为“无声诗”。北宋诗人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诗之一:“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也是以“无声诗”来称画。在徐渭这两句诗里,“丹青”与“无声诗”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画。诗意是说不要把这幅萱草画当成普普通通的花鸟画来看待,要知道在这“无声诗”(画)里,蕴含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啊。与第二句“独喜萱花到白头”相照应,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不当生疑处生疑,又用否定句提示花的主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祝福,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


        (今天是母亲节,谨以此文祝愿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