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江水冷秋风急——咏乌江古诗词赏析(下)

(2020-11-13 10:30:38)
标签:

文化

文学

诗词

乌江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http://ent.cctv.com/20090722/images/1248244530436_19447728.jpgèåç¾æç±" NAME="image_operate_42221605320994814" TITLE="乌江水冷秋风急——咏乌江古诗词赏析(下)" />

       乌江水冷秋风急

               ——咏乌江古诗词赏析(下)

              川  

 

针对杜牧的观点,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叠题乌江亭》中写道: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此诗是针对杜牧的《题乌江亭》写的,表现了诗人对项羽失败的看法。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哀”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对项羽的“不过江东”表示极大的赞颂: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自杀身亡。在诗人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露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此诗起调高亢,阐明人生价值,赞美人格至上,由此而兴,再赞项羽自刎,铸就盖世英雄的壮烈人生。此诗出自女子,慷慨雄健,响彻云霄,感人惊世而脍炙人口,成为压倒须眉的千古绝唱。 

 南宋诗人陆游的《项羽》,为项羽的壮志难酬而叹息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但是在里行间充满了对项羽的敬仰、佩!语句简单,但是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后两句是感叹之句,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到乌江畔,是悔之晚矣苦涩自知!这两句表面是这个意思,其实在感叹即使一世英豪,做事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只能是自吞苦果表明诗人在敬的同时生发的感叹

 陆游描绘出了一个身具匹夫之勇却又有妇人之仁的项羽,全诗中,诗人为自己与项羽相同的壮志难酬而叹息。

 清代诗人郑燮的《悲项羽》,为项羽的失败而悲叹: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诗中,我们似乎看见千年前的硝烟里,项羽与他的爱姬告别,他的骏马发出悲鸣,他高大的身躯在落日余晖中倒下。秋风瑟瑟,乌江依旧平静无言地向前流淌。被他的热血染红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几朵小花在寥落地开着。

 诗人满怀悲情地述说项羽,还包括项羽的爱姬、爱骑,;楚汉战争史实,以四句纳之,人、事、情融为一体,形象具体而情感深沉。

 郑板桥的另一首《鉅鹿之战》诗云:

        项羽提戈来救赵,暴雷惊电连天扫。

        臣报君仇子报父,杀尽秦兵如杀草。

        快战气盛声喧呼,诸侯壁上惊魂逋。

        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千古无。

        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尽称帝。

        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诗的前六句述夸项羽战功赫然,各路诸侯,无与伦比,几十万将士,望尘莫及。那么项羽有功当禄,应该称王称霸,获得帝封,君临天下,俯视九州。然而,天命不与人命同,戴皇冠者竟然姓刘。这也没什么了不得,项羽本来无志这个,“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千古无。”有识之士不当以是否“为天子”来衡量人生之成败。“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尽称帝。”用曹操、朱温以奸黠凶戾夺取帝位映射刘邦。“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对项羽垓下血别爱姬,乌江离别爱马,眼望江东父老,羞愧相见而自刎的壮举表示了由衷的赞叹与歌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