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著雨胭脂"湿"——简析杜诗中的“湿”字
(2019-07-17 10:28:17)
标签:
文学诗词词语湿字赏析 |
分类: 词语赏析 |
有一天,北宋的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佛印四位名士结伴春游,他们行至一寺院,见墙上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年代虽久,字迹依旧,惟其中“林花著雨胭脂”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字看不清了,四位名士决定为这句诗补缺字。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口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润。”
黄山谷不甘落后,脱口而出:“林花著雨胭脂老。”
秦少一拍巴掌,说:“还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为佳。”
佛印踌躇片刻,说:“应该是‘林花著雨胭脂落’。”
后来,寺中老僧拿出《杜工部集》找到《曲江对雨》一首,原来此句最后一个字是“湿”。品味一番后,四才子对诗圣无不叹服。
《曲江对雨》的全诗是: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期盼美好前景之情。
诗的前两联写曲江春雨中的美景: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江中的水荇飘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后两联触景生情,写“对雨”之思:回想当年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已经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殿门深锁,无人焚香。
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诗人在忆旧与憧憬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
同样写雨后花朵,杜甫在《春夜西雨》中写道:
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诗人由春夜好雨,想象到第二天清晨,整个锦官城(成都)将是一片繁花似锦。“红湿”,写出了春花著雨后红艳艳、沉甸甸的形态与质感,与“林花著雨胭脂湿”有着相似的意境。
杜甫在另一首诗中也用了“湿字”,不过用法又有所不同:
注:(北宋学者)王彦辅《尘史》言:“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