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咏上巳节古诗词赏析(下)

(2019-04-12 11:17:30)
标签:

文化

文学

上巳

诗词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2120/20170722083723-164396764.jpg/0

        巳日帝城春   倾都祓禊晨

            ——咏上巳节古诗词赏析(下)

                                          川    

 

 到唐代,上巳节已是全国的重要节日,每年此日,皇帝与群臣都要举行斋祭、祓禊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宴会。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记载了这些活动: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诗人记叙的是天宝某年上巳节在曲江的祭祀、祓禊活动。皇帝亲自斋祭,百官在上林苑奉迎皇上,在曲水中流祓禊。皇帝、百官与大自然坦然面对,成为历史上皇上与民间同乐的佳话。诗中既充满了歌功颂德之辞,也展示了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

人们除在水边祭祀、沐浴之外,还宴饮行乐、踏青郊游。如杜甫《丽人行》所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形象地揭露了杨氏兄妹上巳宴乐的豪奢行径。

 唐代诗人崔颢的《上巳》,描绘了上巳日京城人倾城祓楔的热闹场面: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崔颢(公元704754年),盛唐诗人。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上巳节那天,京城长安春光明媚,全城人清晨都出城去祓禊。乘坐的车须停在水边,演奏的音乐非常强劲,连尘土都要惊起来了。柳枝吹拂,障碍着骑马的行人,河上的浮桥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还有人说天色还早,于是大家又向九龙津出发了。诗中写出了上巳那天人们祓禊游赏的热闹情景。 

 唐代诗人杨凝的《上巳》,展现出长安的美丽风光:

   帝京元巳足繁华,细管清弦七贵家。

   此日风光谁不共,纷纷皆是掖垣花。

 杨凝字懋功,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诗的首句总写帝京长安上巳时节的风光十分繁华。次句写各个权贵家中都响起优美的乐曲声,都在欣赏歌舞。七贵,泛指权贵。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从歌舞之盛突出了“繁华”。三四两句写全城的人都去欣赏此日的美丽风光,连宫墙上都开满了鲜花。

 诗中用人们的游兴和宫墙上的繁花,进一步强调了上巳节长安的繁华。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上巳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等人雅聚洛滨,他们泛舟载酒,临流赋诗,把洛阳上巳的节日氛围推向了高潮。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诗记载了此次活动。诗中不仅记录了他们诗酒尽兴的节日盛况,更反映了唐人热爱生活、并追求享受的世俗精神。这次洛滨祓禊的恣情快意,给诗人留下了难于磨灭的印象。他在《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写道: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

  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

  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

  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

  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开成三年,诗人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市,过上巳节,一个人在香山脚下寂寞地观赏风景。去年三月三日祓禊洛滨的盛况,让诗人难于忘怀。然而岁月蹉跎,胜景不再,诗人情随事迁,充满了对昔日繁华的无限留念。

 白居易另一首诗《三月三日》,展现了精美的画堂春景: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一天,柳絮飞到纱窗上,燕子拂过屋檐。画堂里一片明媚的春光。诗人品尝着数杯清冷的莲子酒,听着优美的柘枝舞曲试穿新的春衫。池塘清清,平静无波,水照人影,胜如看镜;门户掩映在一片盛开的花丛前,如同挂着一幅美丽的花帘。到晚上在南楼玩赏新月,月芽似玉钩,与美女素手一样纤纤可爱。

 此诗写景描写细致,比喻精妙,如同一幅立体感很强的彩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的闲情雅致自在画面之中。

 唐代诗人皇甫冉《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描绘了江南烟景: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

   处处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皇甫冉(约公元717770年)字茂政。著名诗人。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此诗采用先问后答格式。首联问江南风景如何,是一篇的主旨,通过次句作答,点出新亭之景点。颔联对应首句,写江南烟景:处处蓺兰葳蕤,春浦绿水荡漾。藉草萋萋,连接远山。一片碧色如烟。颈联对应次句,写新亭的上巳文化传统。点出东晋永和之年的“曲水流觞”余韵流传至今。尾联写湖面风光,显出春游兴致。通篇有俯仰兴怀之寓。全诗句法典雅,读来犹有余味。

   

 上巳节在宋代为官方节假日,人们在当天享有一天的休假权利。宋代的上巳节俗,多为宴饮曲水,或踏青出游。

 三月三日这天,宋代文人雅士仍行临水宴饮、曲水流杯之事。宋代词人葛胜仲在《临江仙《临江仙•与叶少蕴梦得上巳游法华山九曲池流杯)》写道:

小样洪河分九曲,飞泉环绕粼粼。青莲往事已成尘。羽觞浮玉甃,宝剑捧金人。

绿绮且依流水调,蓬蓬酹鼓催巡。玉堂词客是佳宾。茂林修竹地,大胜永和春。

 葛胜仲(公元10721144年)字鲁卿。宋代词人。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九曲池中,飞泉粼粼,羽觞浮甃,词客流杯,酹鼓催巡,欢盛场面,大有胜过晋人王羲之等当年兰亭流杯之势。

 宋代词人杜安世的《玉楼春》,写临水流杯雅事不及去年:

   三月初三春渐老,遍地残花风暗扫。命俦啸侣拥笙歌,临水泛觞游宴好。

   浮利浮名何足道,丽景芳时须笑傲。今年不似去年欢,云海路长天杳杳。

 杜安世,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词的开头描写了一幅残红遍地、凉风轻扫的景象,“春渐老”“残花”已奠定了全词基调。虽有笙歌相伴,“觞游宴好”,但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愉,只落得云海杳渺的落寞之感。

 

 上巳踏青出游是相沿的习俗,宋人对此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东京梦华录》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从这可以看出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北宋词人欧阳修的《采桑子》,写清明上巳时节西湖游春的盛况: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这首词,写清明上巳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其盛况如何,词人一开始点明节令后,就说:“满目繁华”,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红男绿女、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体描述:“争道谁家”,是说在人群里,不知是谁东推西挤抢道前走,这就把那种闹哄哄的人群拥挤的场面活绘出来了。不仅行人众多,而且车辆也川流不息:“绿柳朱轮走钿车”,“朱轮”是用红漆涂过的车轮;“钿车”是用金属、宝石镶嵌作装饰的轿车。这是说,在绿柳那边,还有红色轮子、光彩闪耀的轿车来来往往呢!这两句回应了“满目繁华”句,是“满目繁华”句的具体描写。这里词人没有直接写西湖风光,而是写游人争先恐后涌到西湖边来,从侧面来表现西湖景色对人们的吸引力。

       上片是写人们在清明上巳来湖边游春的情景,下片则是写他们日暮兴尽而归的路上景象。人们经过一天的游春活动,到日暮时,相随而去。他们有些在节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哗”句,颇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着的,嬉笑着的,高谈阔论的,各种欢乐的声音,各种欢乐的姿态,都包括在里面。总之,一片喧哗声伴着人流而去。这里词人没有写游宴如何欢乐热闹,但这两句实际上已展现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的热闹情景。结句,再从远距离来写归途中的人流:“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人们沿着弯转高低的路走向城头,一眼望去都是花。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边的野花正开,一路不断,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们,她们头上带着花,人们衣着的艳丽和朱轮钿车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绿绿直到城头之意。所以句中用个“总”字。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看第一句“清明上巳西湖好”,就不难看出,词人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秀美的游春图。

 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抒写出游的感慨:

  昨日清明,今朝上巳。莺花著意催春事。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

  沂水行歌,兰亭修禊。韶光曾见风流士。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北宋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官至国史院编修,后长期遭贬谪。他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是著名的辽金古刹。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

 此词是词人于上巳节出城赏春,路过华严寺所作。

 上片开始写今天的上巳接着昨天的清明,两节相连,正好出游。接着写莺歌婉转,繁花盛开,使得春意浓浓。春风一路相伴,来到城南的华严寺。

 

 下片追慕晋人兰亭修禊、曲水流觞的上巳风韵,感叹今天临水空有情意,只能望断暮云渐渐远去。

南宋诗人范成大《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写出了寄情山水的情意:

   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

   春衫欺雨任教冷,病眼得山元自明。

   抹黛浓岚围坐晚,揉蓝新渌没篙清。

   栖鸦未到催归去,想被东风笑薄情。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晚年退居故乡石湖,有《石湖词》。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不过,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上巳节休假时间,天不放晴,诗人难得有此闲暇时间。于是穿上春衫,到山水间游赏春景。山气环绕浓荫如黛,碧绿河水泛着蓝光没过船篙。晚归的暮鸦催着我们早点回去,料想春风会嘲笑我们对山水缺少情意。

 

 诗人于上巳节出门游春,寄情山水,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意。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饮张功父园戏题扇上》,借咏春寄托情志:

   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

   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

 这首题扇诗,是陆游某年春日的酬酢之作。主人张镃,字功父,上巳节那天,邀请了朋友陆游、杨万里、尤袤等,在杭州他的私家花园(南湖园)里赏海棠花,酒酣,主人唤出名叫新桃的小姬唱曲,唱完曲子后的新桃以手中的团扇向陆游求诗。陆游趁兴写了一首绝句题在扇子上,将新桃的名字嵌在诗中。

 此诗虽然是游戏之作,却又似谐还庄。诗意是:从寒食到清明的数天之中,西园的春事又匆忙起来。桃花、李花新开,梅花早不见踪影;并不是高楼上《梅花落》的笛曲催落了它,它只是无意跟桃李站在一起而主动避开罢了。

 

 诗写于“上巳”,又提到“寒食”与“清明”,这三个古老的节日时间相近,呈现出一派丽春风光。诗中写梅花无意与桃李为伍,似有自己的某种寄托。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抒写自己的家国情怀: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此词写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之时。是词人生活安定时期于上巳节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的有感而作。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此为词人“欢意少”的原因。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在梦中词人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见其忆念之切,但是一个“空”字,毕现其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接下来“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写出了百花盛开,绚丽多姿,花枝影绰,光影摇曳的美好绚烂的春色,以乐景衬哀情,写出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

 下片“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回到召集亲族聚会饮宴的主题,在宴会上,诗人的心情还是惬意的。接着一转,在怡乐的酒宴中,发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欢情减少。明是伤春,实则自伤,表达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写出了词人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南宋词人刘克庄的《忆秦娥·上巳》,对上巳节的衰微表示叹惋:

   修禊节,晋人风味终然别。终然别,当时宾主,至今清绝。

   等闲写就兰亭帖,岂知留与人闲说。人闲说,永和之岁,暮春之月。

 

 上片写古代上巳节的修禊活动,晋人的曲水流觞风韵,到现在已经逐渐远别了,当时的宾主,至今已清绝了。下片写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只是留给现代人闲说的话题。上巳之日人们仅仅是“闲说”当时盛事,追慕昔日雅事。而“终然别”“清绝”“闲说”,这些词语的背后流露出的是词人深深的叹息与哀婉之情。伴随着上巳节俗的日渐衰微,上巳节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之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