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自故乡来慰我思乡情——《问来使》《杂诗》《道人北山来》比较赏析

(2014-11-05 10:08:04)
标签:

文学

诗歌

比较

赏析

文化

分类: 诗词赏析

 

              君自故乡来 慰我思乡情

           ——《问来使》《杂诗》《道人北山来》比较赏析

                      川 

    

   表现思乡之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由于交通阻滞,通讯不便,出门在外的游子与家中的联系很不方便,对家乡的情况知之甚少。当看到一位家乡来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家乡的情况,了解亲人的信息,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在古诗中,陶渊明《问来使》王维《杂诗》王安石的《道人北山来》,便是表现这种情思的代表作。

   先看晋代诗人陶渊明《问来使》
渊明《问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诗的意思是:你从山中来,早晚能感受到天目山的变化。我屋子的南窗下面,现在生了几丛菊花?蔷薇的叶子已经凋零,秋兰的气息应当很香了吧。你归去天目山中的时候,山中的菊花酒也应该酿好了。

诗人通过问山中来使,问家中的菊花长了几丛菊花酒酿好了没有,表现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牵挂。在众多景物中,诗人独问菊花,表明了他对菊花的偏爱,以菊花的孤高隐逸,来形容自己的高洁情怀。

再看唐代诗人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本是正常的情感。一个久客异乡的人,突然遇到了故乡来人,最为迫切的自然是关于家乡的事,所以禁不住发问。要问的事情很多,如家乡的变化,亲友的安好等,但诗人对这些都不问,却问起家中窗前的梅花: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最令主人公亲切怀想的是花窗前那了没有

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脱的品性。这正是诗人情趣高雅之所在,透露出他脱俗超凡的兴致。

再看宋代诗人王安石的《道人北山来》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

  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

  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

  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诗的意思是:有个道人从我家乡的北山过来,问他我家东面山冈上松树长得怎样了。他举手指指屋脊,说现在已经长得这样高了。新开的田地去年丰收了吧,种的果树结的果子今年也品尝上了吧?我对道人说我出来还要回去,我的身体还健康强壮,还能从事农业劳动。狐狸死时头正对着出生的小山丘,我这个在外飘零的游子也思念自己的故乡。慨叹我即将老去了,我坟墓所在地的家怎么能忘呢!

诗人通过向家乡来的道人问话,表达了自己游子思乡之情更通过问松树的生长情况,侧面反映出诗人自己内心追求像松树一样高风亮节的情操。

 

三首都是思乡之作。都是通过问故乡来人来表达思念和关切家乡的真挚感情。陶渊明诗、王安石诗的开头四句同王维的诗写法一样,都说有人从家乡来,都向来者打听家乡的事,所问之事都是自己的喜爱之物。陶渊明独爱象征隐逸孤傲的菊花,所以问今生几丛菊;王维欣赏冰肌玉骨的梅花,问:寒梅著花未”;王安石喜欢高风亮节松树,故问问松我东岗”。从问的东西里可以看出其中有一致的地方,就是菊花、梅花、松树都是耐寒的,菊花能够傲霜,所谓“黄花晚节香”;梅花是冰肌玉骨,冲寒开放;松树是《论语》里称赞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是用来象征“高风亮节”的。梅花、菊花、松树,都是古人用来象征高洁人品的。很显然三位诗人在问的内容上,都有着深刻的含意,都象征着他们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但是在诗的语言上则有含蓄与直白之分。王维的诗写得自然亲切、含蓄蕴藉,问而未答,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耐人玩味。陶渊明、王安石的诗问而有答,则显得有点言尽意止,给人以复制生活的感觉。在诗的内容上,则有精炼和繁冗之分。王维诗独问梅花,简练蕴藉;陶渊明诗、王安石诗还问到其它事情,显得繁杂。因此,清代诗评家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的按语中说:三诗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这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王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蕴含丰富的心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