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乞巧风俗的形象描绘——林杰《乞巧》诗赏析

(2014-08-02 13:33:37)
标签:

文学

诗词

唐诗

赏析

文化

分类: 诗词赏析


                   乞巧风俗的形象描绘

                           ——林杰《乞巧》诗赏析

                             川    

 

 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得到了朝廷大臣唐扶的赏识。又精书法棋艺,被推举为神童。可惜因病早逝,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乞巧时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发挥想象,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全诗叙述了七夕时节家家望月乞巧的生动场景,引入神话故事贴切自然,描写简洁形象,语言平实晓畅,是咏七夕诗的一首佳作。

 

附: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