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赏析

(2013-09-03 11:37:12)
标签:

文学

唐诗

赏析

文化

分类: 诗词赏析


                                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赏析

                 川  

 这组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的基调是悲伤苍凉的。

 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自己漂泊无依的情写出了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

 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思是说,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

 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写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的奇特景象。“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这里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天快亮了,也自然渐渐向西倾斜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照耀汉家营盘,更照耀着祖国各地戍边的营寨。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附:              八月十五夜月 二首

                    杜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