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垂平野阔
(2013-05-01 11:28:21)
标签:
文学词语赏析杂谈 |
分类: 词语赏析 |
诗眼又称句眼,也叫响字,在全句中至为重要,是全句中最为精辟、精妙的字眼。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七情六欲都能从其中透露出来;诗也有眼,诗眼能透露诗情,能“以一目尽传精神”。
诗句的神采飞韵往往系于诗眼的锤炼,此即炼字。这一字炼得好,则全句生辉;这一字炼得不好,则全诗索然无味。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道出了他对炼字的重视。不过,诗人讲究炼字并非是单纯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是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使字句切合题旨,体现情境。所以,他们从全篇的立意着眼去炼句,又从全句或全篇的立意着眼去炼字,从而做到篇中有名句,句中有“眼”字。
例如杜甫的五律《旅夜抒怀》:
杜甫在其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之后,在成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迫于无奈,于公元765年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漂泊于岷江、长江之上。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在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通过写景展示了他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千百年来人们交口称赞的名句,它以凝练的笔触描绘出深远雄阔的江野夜景。而在深远雄阔之中,人们依稀可以感到空旷和苍凉,这正透露出诗人暮年漂泊、孤苦凄凉的情怀。可见这两句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体现了全诗的主旨。诗句中有两个诗眼——“垂”字和“涌”字。“星垂”,即星斗高照,如用“照”字,则显得浅俗,谈而无味;而“垂”字诗意浓郁,耐人寻味。原野平阔,才显得星点遥挂如垂;星点如垂,更衬托出原野的平阔。江水奔流,才使得照在波浪上的月光闪耀腾跳如涌;月光涌动,才显示出夜幕遮盖下大江的汹涌奔流。“垂”和“涌”这两个字就是这样将星斗和平野、月光和江流浑然连成一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垂”“涌”这两个写景的字,还隐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情。以星光之微,“垂”平野之阔,不正如末句的以“一沙鸥”之小,对天地之大吗?“垂”字所显示的意境是孤寂的,它与“危樯独夜舟”的“独”字相呼应,不禁让人想到诗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的孤苦处境。杜甫政治上的失意是他孤苦漂泊的原因,而在漂泊孤苦中就越发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愤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修”,正是这种愤慨之情的吐露。“名岂文章著”是不服气的话,以文章著名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为没有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而感到不平。“官应老病修”是反话,他明明是因为上疏救房琯、议论时政而被排斥罢官的,却偏说是由于“老病”而休官,在自我解嘲中表现了不满,而“涌”字正是明写景暗写情,明写江水在涌,暗写诗人的思潮如同江水一样在涌!
由此可见,诗人下“垂”“涌”这两个响字,既是从全句出发,又是从全诗的主旨出发的。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诗,比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两句诗“骨力过之”,大概就是因为李白的这两句诗中没有能与“垂”“涌”相匹敌的响字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