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贾生》赏析

(2013-02-20 18:16:35)
标签:

文化

文学

古诗

李商隐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贾生》赏析

 

  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逢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附:

                                                     贾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