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阅分享:重过程,轻结果
标签:
中考 |
分类: 研学心得 |
有幸参与了2018年和2021年六安市中考数学试卷的网阅工作。适逢学校举行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暨质量提升会,拟在会上与毕业班的同事们分享一二。
1、重过程、重考点、轻结果
关于过程与结果,我们平时可能都表现在口头上,实际操作时还是比较重视结果的正确与否,而今年我们的中考数学专家组研究讨论的网阅标准,对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理念转变还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上面是2021年中考数学的第17题,分值为8分,考点是解直角三角形,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如何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求出题中关键的几条直角边是赋分的重点。这道题我们研究出了至少5种解法,但不管学生用的是哪种解法,只要能利用正弦和余弦求出关键线段,如上图的解法,求出AE、BE、BF、CF等就可得到6分,而作为最后结果的三角形面积,赋分相对较少,因为那是小学数学的内容。所以即便很多同学最后结果计算错了(结果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小数),也只扣2分。
再如第22题,12分值的二次函数题:
其中的第(3)小题,分值6分,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的特征,学生通过联立方程,解得A、B、C、D点的坐标是考点之重,每求出一个坐标得1分,或求得AB、CD的长度各得2分,共4分。而至于最终的答案求比值,弱化了。
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数学考查中不唯结果的做法,值得点赞!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在今后的测试阅卷中,我们的观念也得作一些转变。
2、既注重“通法”,又鼓励不拘一格
中考试卷的每一道题,阅卷专家组和教师们都会尽可能的提供出最多的解法,但尽管如此,也没有考场上几万天才学生的解法多,有的代数题,考生不用方程不等式,也不用三角函数,用算术方法算对了其中的一步或几步,也值得肯定,也会相应赋分的,所以我们平时在校内阅卷时,也不能那么严苛,尤其是对那些没有能力用“通法”规范解题的学困生,应该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以激励他们继续学习。
同时,我们要温馨提示学生们,在考场上遇到难题,能写一点,就多写一点,即便那道题最终没有解答出来,也尽量不要空着。因为中考网上阅卷时,对于得0分的题,那是要一一复核的,甚至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老师来改这道题,只要发现有可以赋分的步骤或答案,就会得分。
3、计算能力要勤夯不懈
从2021年安徽数学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
整份试卷的难度是不大的,近两年的试卷整体难度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可我们的学生数学成绩在135分或以上的不多,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在落实“四基”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农村学校首先还是得先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计算”这个基本技能。像第15题的六则混合运算加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方程(组)、不等式(组)、分式等运算,会贯穿整个试卷,甚至有的几何题也要用代数方法来求解。据了解,许多高手都是因为计算“失误”才导致与140分失之交臂的。所以,计算能力要经常夯,夯实喽!计算要形成能力,算对要成为习惯,不能等到第一轮复习时再来突击训练,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