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音

(2016-06-05 14:24:54)
标签:

文化

  很多年前,大约有20多年了,我站在灵崖寺山脚,对着嘉陵江对岸的空谷狂呼呐喊,回声清晰,引人遐想。

  我是自幼都有地理常识的,所以对这回声的遐想,尽管年幼,也并不猜测它来自神仙或是隐士,而是判断距离甘肃或四川相去多少里,当我想离开脚下眼前的地方,去往那里耗时几何?

  人的所在,心的处境,终其穷尽,原地徘徊,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可能有诸多形式上的奔波:或是去往掩埋朽木的楼兰遗迹,或是走进色彩绚烂的藏羌荒野,也许站在天涯海角目睹波涛,也许踏上雪岭丛林寻虎采参……


  比起脚下万里路途,恐怕心里细微分毫的步履更是难能可贵。

  这不是有时间有经济的闲庭信步,也和四处奔波混口饭吃挂不上钩,可能是触动了早年一丝一缕的深沉记忆,也恐怕是脑海中物化的故事情结。

  骑上单车可以领略秦巴风光,开动座驾也能走进西蜀诗画,踏上甲板能够观览长江美景,飞行远驰也可融入旷世都会……哪怕十里百里千里万里,终归只是形式上的旅程,比不上人心迈过突兀的堤坎,哪怕一丝一毫一微一末。

  呼喊传遍的空山幽谷,没有神话中的大仙隐士,也距离遐想的远方圣境遥不可及,只是多年之后却想有一点欣慰:这声嘶力竭的呐喊,终归有一点回声。那山才不只是纹丝不动的树木花草,才不只是冷酷坚硬的黄土磐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