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二(22)

标签:
旅游 |
威海(3)
走出海军公所我们继续向西而去。约100米处就是龙王庙也被叫做丁公祠:
龙王庙为砖木四合院结构,由山门、东西厢房和正殿组成,还有庙前戏楼。正殿内正中供奉东海龙王塑像,龟丞相和巡海夜叉侍立两侧。东厢房陈列两块石碑,分别题刻“柔远安迩”和“治军爱民”碑文,均为光绪十六年刘公岛绅商为丁汝昌和张文宣所立。丁汝昌殉国后,其灵柩曾厝置此处。后来岛上居民在庙内设其牌位,四时祭祀,所以龙王庙又名丁公祠。
再往西行100米左右到了丁汝昌寓所:
走进围墙院门,广场上是丁汝昌坐像雕塑,底座上刻有其生卒年份1836—1895:
1888年,北洋海军驻泊刘公岛后,丁汝昌携家眷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现在是“丁汝昌纪念馆”,馆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
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由左中右三套院落组成。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会客的地方。大门两侧为门房和书房,如今是介绍丁汝昌生平的展室,有详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内容述说着丁汝昌戎马一生和壮烈殉国的历史,让观众对丁汝昌一生有了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寓所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系丁汝昌亲手栽植,至今仍根深叶茂,每年5月花团锦簇,清香四溢:
往西走,在刘公岛的西端是威海水师学堂旧址。该学堂是清末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之后的第4所海军学堂,因校址在刘公岛上,故又称“刘公岛水师学堂”,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近代水师学堂。水师学堂只设驾驶专业,至甲午战败共开办4年,毕业学生一届,共36人。毕业生中有多人后来成为民国海军高级将领。
这里,我只拍到了这文保石碑和介绍,后面铁门进去是旧址尚存的一些建筑。因为国防重地不能照相:
从小巷子再往西走到了海边,码头上停泊有报废的潜艇供游客买票参观:
结束了西边的游览,我们沿着海边漫步到刘公岛的东边看看。
首先参观了甲午海战纪念馆:
这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悲壮历史的综合性展馆。展馆外型造型奇特,犹如数艘相互撞击的舰船悬浮在海面上。并有一尊高15米的北洋水师将领塑像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坐落在当年旗舰定远号搁浅的地方。
海战馆内设有多个展厅,采用实物、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和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历史过程:
离开展馆去参观复制的“定远号”战舰。路旁小公园里的和平碑:
停泊在海边小码头上的定远舰:
顺着舰边的梯子登上战舰上上下下绕了一圈,这个模型做得很好,可以清楚地看到定远舰的结构:
甲板上的舵轮和用法说明:
后甲板上的一些设施配置:
历史上“定远舰”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见证了中国海洋史上一段辉煌的往事。置身军舰,可以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之前北洋海军官兵的真实生活。
乘摆渡船返回威海,结束了对甲午战争历史的缅怀。
上岸后我们游览我国城市中最大的海滨公园之一的威海公园。威海公园依海而建,海堤总长3200米,有四个主题景区-海伢、海恋、海颂、海慧和一个中心文化广场。
中心文化广场位于威海公园中部,其主题雕塑《海的颂歌》高10.75米,长27米,体现了大海无坚不摧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广场中的主角,也是威海公园的重点标志。它不仅是大海之魂、威海之魂,也是中华民族之魂:
公园内的硅化木:
阳光下的茅草:
灌木丛上面好像盖了一层绿色的绒毯:
海颂广场上的主题雕塑《画中画》高10米,长12.2米,是威海著名的地标:
这里游人很多,许多会做生意的人在这里售卖汽球等小商品,还有的提供平台梯子和鲜花、汽球租给游客拍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