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闽东南(一)

标签:
旅游 |
自广西游玩回家并完成游记后,看着满眼的春光又萌动了外出走走的想法。
两年前就计划好的温州泰顺廊桥、福建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长汀而后江西瑞金、于都、赣州再去井冈山的自由行程,因为疫情二度放下了,如今想重启走走。
正要做出行攻略,一直不爱旅游的妻子却提出要一起出去玩的要求,我自然答应了。但是妻子只有半个月的空闲时间,去掉来回三、四天的休整时间最多就一个星期了。考虑到她很少长时间外出的因素,怕她劳累我把行程压缩在一星期以内。
于是,要做一个比较精致的攻略了。化了一段时间,查找了很多方面的信息并比较,最后掐头去尾制定了六天的计划:从雨天出现日期、出门的交通到各时段的火车安排,住宿预订,游玩景点、路线、出行方法、公交地铁线路及时间、必要的区域放大图等等。
可以出游了,第一站福州。
提前一天打电话预订宾馆,联系了四家都不成功,最后在三坊七巷东面的津泰街齐家酒店预订上了,马上转账付钱。
早上六点不到就出门乘坐第一班公交前往高铁站,然后坐第一班动车D3145,7:06开,六个小时后到福州南。在站内再坐地铁一号线到酒店附近的南门兜下车,出站步行300余米到达酒店入住。
计划当天下午、晚上玩三坊七巷,次日游鼓山。但天气预报次日有雨不利于爬山,我们把游玩次序调整了。放下行李,穿上护膝,带上登山杖和矿泉水等马上坐地铁前往鼓山。
这是提前做的功略内容:
去鼓山交通:
A:通湖路十八中乘坐70路到终点鼓山(6:30—22:00)
B:东街口乘坐地铁一号线(三江口方向6:30)1站到南门兜改坐二号线(洋里方向)6站到鼓山(或步行1.5公里到南门兜:杨桥东路向东,右转八一七路向南,左转古田路左转30米)
去鼓山我们选择了坐地铁,这样路上可以少化时间。地铁二号线车上乘客很少,整个列车显得很空荡:
鼓山站到了,准备下车:
鼓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景区免门票:
过牌坊十来步路就见闽山第一亭,走入亭内的老人每天都要来爬山健身,虽然速度不快、脚步也并不矫健,可精神很是不错。“闽山第一”是朱熹的手迹,原来的亭名是通霄亭,意为由此通往高耸霄汉之绝顶:
穿亭而过,可见“祝圣万年山”碑亭。碑亭始建于宋淳熙丁未年(1187年),内壁镶嵌“祝圣万年山”颜体楷书石碑。清黄任《鼓山志》中说“祝圣万年山”为鼓山别称:
看到了登山古道的指示牌,我们沿着古时登鼓山之道往上走:
途中路边的岩石上有诸多字刻,这块石刻有点来历:
再往上走数百级台阶后,到了“观瀑亭”,亭的背面有楹联:
曾经,在这里抬头就可以看见飞瀑倾泻而下,虽然不是很大倒也壮观。因此,刚建亭时得名“听涛观瀑亭”。由于气候变化,现飞瀑不再亭长存。
继续走200余台阶就看到了“乘云亭”,正面照片拍糊了,旁边有对亭名的解说,亭的背面也有楹联:
出乘云亭往上,沿道有石刻“乘云、卓尔”、“维行”、“风怒涛飞”等:
不久到了“半山亭”,因亭在半岭,故名:
过半山亭往上山路愈加险陡,约500级台阶后到达“茶亭”。因亭子附近有茶园,出产曾被选为贡品的鼓山半岩茶而得名。这座亭的规模和档次是七座亭里最高的,分为上下两层,中间供有佛像,另有名为圆通庵:
出茶亭,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传说,清乾隆时福州郡守李拔登山至此,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往前路途还很远,半途返回又心有不甘,于是就在亭旁岩石上题刻了这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很好地描绘了当时郡守的心态,同时也激励后来人不要轻言放弃,勇于攀登:
往上登山没多远,有路牌指引走入小径看到了康熙年间的福建巡抚黄国材的“四好”题刻:
继续登山,沿路有了更多的摩崖石刻:
到了鼓山七亭的最后一亭“更衣亭”:
亭柱上刻有清代诗人杨庆琛撰书的一副楹联: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上句中的 “前王” 指的是闽王王审知。相传,当年闽王每次到涌泉寺进香礼佛,都要在此换上袈裟,然后步入山门,既表示对佛的尊崇,又不失自身的威严。而游客登山到此,也已经是汗流浃背,再往高处寒气越重,因此最好也换掉汗湿衣裳。
继续往涌泉寺方向走去,还有不少摩崖石刻:
这是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
因天色渐晚,原计划到涌泉寺及周边再看看的打算也放弃了。只到寺的西门我们就返回坐景区车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