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游(二)

标签:
旅游 |
办好酒店入住后,我们去南宁地标“三街两巷” 打卡。
三街两巷把老南宁的历史、人文、艺术、民俗、传说等集中展现,营造了浓重的老南宁商业文化氛围,承载着许多老南宁共同的回忆。三街两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和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走进三街两巷,抬头就看见“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这家酒楼是创建于1945年的万国酒家:
临街的邓颖超纪念馆坐落于岭南传统院落式民居中,馆内展出邓颖超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近200张,实物20余件,文献、手稿70多件。我们到达时已经是闭馆时间不能进去参观了。邓颖超出生于南宁,纪念馆牌匾是李瑞环的手迹:
中华大戏院是1932年1月,商人宋云生将桂系将领谭浩明的公馆改建而成,以戏剧表演和电影放映为主:
建于1942年的人民剧院:
这个城隍庙里供奉着是城隍菩萨,不是供奉“邕城守护神”苏缄的那个:
新华照相院:
民国时期南宁有名的资本家府邸----滕府:
三街两巷的修复凭借着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所以街巷是砖、石铺成,房子是砖木结构为主。我穿行在青砖青瓦的街道上,浏览着老南宁的风貌:
在一条小巷的尽头,摆放着老时代的人力车,让人有着回到过去的感觉:
虽然不是夜市时间,小巷中各种特色食品的店铺也随处可见:
金狮巷是南宁最早的街道,现在仍然保留着不少清末的古老建筑。一间三进制的四合院,这里便是漓江书院·金狮巷店。不同于现代书店的构造,书院处处充满着古朴的气息。这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建筑最原始的状态,尽管置身于闹市,却营造了一个静谧的“世外桃源”。屋内木质书架直冲房梁,像极了古时的藏经阁:
广西(国际)纸本艺术中心内有书、画,有明信片、丝巾、插画等文创产品。这里还承接画展,也会提供平台给创作者们展示一些文创设计:
仓西门始建于宋朝,又名镇远门,是南宁老城门中的一个。之所以叫仓西门,是因为当时的城门附近有储粮仓,是邕城的重要历史记忆:
我走到楼梯口欲登上城楼观看,但看着城墙上铭牌标记的“仓西门1602”我怎么也弄不懂是什么意思,如果1602是纪年,那这个是明代,而这城门始建于宋代啊:
登上城门楼,后面的新华街水塔建于1934年,高35.1米,是当年城市的最高地标,此后形成了一个在南宁广为人知的地名:水塔脚。
天还很亮,仓西门的夜市摊已经有许多商户开始忙碌了。他们丰富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让游客感受着南宁的气息:
离开三街两巷,我决定步行回酒店,这样可以近近的体会南宁的生活。邕江经城流过,把南宁城分成江南、江北两大区域。走在高高的江北大道上,看着右手边低矮的老城区房屋,我不禁想到:如果邕江决堤,那就会淹没许许多多的房子。这是江北大道走下江北老城区的阶梯:
邕江和连接城南城北全长1400余米的永和大桥:
走过永和大桥来到宽阔的五一路后,朝着酒店的方向走去。几公里的路程中发现了几个现象:一是和五一路连接的许多马路很多没路牌,游客要找路很不方便。二是人行道比较宽,每个路口的两端都是平缓的斜坡,所以这里逆向行驶的电瓶车很多。或许是为了解决横穿宽阔的五一路不方便的原因而为吧。三是晚上大街两边摊位很多,很有烟火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