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能被剥夺?

标签:
文化 |
分类: 胡思乱想 |
几天前一个群里说起服装话题时,偶然说起了文化传承。很多人在责怪人韩国抢了中国的端午节、韩服抢了中国襦裙之类的,还专门贴了一韩服照,硬说那叫中国襦裙。首先,我想说,襦裙是书生穿的,古代近代都是男装。谁襦裙前后大花蝴蝶结的?结婚呢么?那就是韩服,人龙孩子说韩服有任何错么,您还反驳人家缺失了中国文化,真是无知的可怕。而且我当时就很不客气的指出了:“这些文化的传承,就是毁在我们自己手上的。中国,其实有很多很优秀的文化可以传承的东西,各种文化传承。文字、服装、科技、传说以及美德;但是这些东西,绝大部分正是毁在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先辈们手上。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说人家抢不抢、又是不是模仿古中国;自己没有守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自己挥霍了自己祖宗创造的财富,哪还有脸抱怨别国家的人。要守护好自己文化、做好传承,就必须应该从你自己做起。没事怨天尤人给自己找借口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中国纪念端午,是在弘扬一种大无畏的气节、是鼓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是龙的传人们积极向上了比学赶帮超的友谊竞争气度。难道人家申请个世界遗产,你就不过端午节了?这对你自己有何影响?鲁迅有个说法叫“拿来主义”,我一直深深赞同。文化这东西,拿来,你就是它的继承者、传承人!
可是反观现在。
我曾经以为,农民们,都是很珍惜粮食的。;可自从我去过了好多村子后发现,浪费在那些村里,都是在给人标榜暗示这家富足,好像生怕会有人瞧不起他们似的。农村尚且如此,城市人就更别提了。别说浪费粮食了,就是破掉的衣服,现在又几个人会缝补了再穿。以前的民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现在有几个年轻人知道又有几个人敢于这么做的?呵呵,人总会说,咱还穿的起,咱还吃的起,咱不至于的哈。可是这根本就不是是否能够消费的起的问题。我想说,说这种话抱持这样心态的人,和暴发户心态其实没有任何区别。现在,哪个年轻人要是敢穿个带补丁的衣服出去,那是会被所有人瞧不起的。别说年轻人,就是40-50岁的人,都一样是这个心态。我又想起了贫困助学和捐助这些事。在上个世纪,捐助的心态,本来是美德,是首先希望给人帮助和跟人分享;到了这个年代,捐助,首先是在做给别人看,其次是求一个心理内在的满足感。先别说普通通过一些组织捐助的东西和财务是否能到的了需要的人手中,就算是你帮助了一个困难家庭走向光明大道,那些被你捐助的孩子或者家庭里,又有多少是真的能感受到温暖温度的?许多孩子苦出头了,于是立刻变得肥胖臃肿,变的铺张浪费。因为这是社会风气,这是个拿1毛钱施舍给乞丐,人都不要的、你都不好意思社会。许多接受捐助者,其实都是抱着被施舍的心态。就算偶然能有凤毛麟角的带着好心态的人,在接触到整个社会的时候,还能不被染上各种颜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在现代就是个笑话。
美德这东西,不在于你有多少钱。文化这东西,不在于你的国家有多久远的历史渊源。大中国是拥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但这本来是该自豪称赞荣耀的事情,现在提起来只能觉得悲哀、可笑。因为5000年的历史,给我们沉淀下了些什么?我们从中吸取了些什么?我们吸取的,只是跟个人利益有关的,是不择手段是成王败寇是物竞天择是优胜略汰。所以才会有老无所依、少而无用。现在的社会文化都在宣扬什么,宣扬“我是北京人”,所以凡帝都以外的都是王土贱民;宣扬“我是上海人”,所以凡上海以外的都是乡下,大事小事算盘都会打的噼啪想;宣扬“我是东北人”,我们东北人都不爱往外跑,出门不把所有家当都穿戴身上都怕被人瞧不起;“我是四川人”“我是杭州人”“我是武汉人”“我是温州的”“我是深圳的”。其实吧,每个城市的确都有每个地方很值得自豪的地方。比如,北京人是值得自豪的,因为北京首先是帝都,其次是对外的大门,全中国人民的脸,就摆在这了;但是光脸蛋漂亮,身材不行,胳膊腿不好使,那成么?就跟一个人眼睛抱怨鼻子碍事,鼻子抱怨眼睛带眼镜要架在它上面一样。又比如,上海人是值得自豪的,因为战争时期的租界,使得老上海的很多文化和风格,让世界人民了解和知晓;比如旗袍、小香扇、留声机、中国结这些典型被国外认可的中国文化,都是从老上海传播发扬出去的。但是穿戴什么,说明的是你的外在,难道洋妞穿个旗袍就能成为上海女人?背着世界名牌满大街跑不是什么坏事、崇洋媚外也真不一定是贬义,但是学了人家的“外在”不去深究“内在”,同时还在丢自己的原本的“内在”,那就是贬义了。何况这又是为了哪出呢?毛老爷子还说了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呢,我们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中国人”,这可是领导人的大智慧。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口渴各位看官们眼睛也该累了。其实我本意也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自己应该守护好自己传统里优良的部分,认识到我们自己先进的地方,传承好我们该有的或者仅剩的“文化”。不要去抱怨别人别国或者社会怎样怎样,先做好自己。
前一篇:争取每天帮助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