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不应只是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

(2014-10-08 10:38:58)
标签:

西医

中医

患者

医院

中医药

分类: 中医中药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瑰宝,几千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被西方的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国华民族的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各国原有的几大传统医学相继消失,只有中医一枝独秀,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足见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进入中国后,因为西医看起来更直观易理解,这种盲目认为西医才是科学可信的思想正侵蚀着不少国人的心灵。中医开始被慢慢边缘化,各大小医院争相引进西医大型检查设备,以为有了这些先进设备看病诊断就有了保证。把好端端的一个以人为本的医学简单地看成了靠“声光电”设备就能完成的学科。而在患者看来,与中医还停留在古代一直以来的“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相比,这些仪器就是先进科学的象征,因此盲目迷信,一旦患病经过这些设备检查就能放心,看病就有了保障。但是真的如此吗?

近日接诊的两例患者的遭遇就可以说明,西医不是万能的。这两例患者目前还都在县医院住院,但是西医都已经宣告没有办法治疗,患者这才想到了寻求中医治疗。患者甲是一位才51岁的农村男性,自今年正月初四开始发病,历经县人民医院、医大附院、上海医院检查、住院诊疗后再次回到县医院,此时已经只能靠插胃管,一个体重150斤的人经过四个月的折磨后已经只剩下不到80斤,可为瘦骨嶙峋。目前在医院住院只是当做胃癌的保守治疗,已经不适宜手术。患病四个月来的结果是手里拿着几个医院的几十页化验单和各种检查报告单,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来诊时患者家属自述现在连借钱都困难,因为人家担心他们还不起钱而不敢借给他们,因为在农村50岁患者都还是家里的顶梁柱。患者乙是一位70岁的女性肝癌患者,自去年开始反复发病住院检查,今年才在市医院确诊为肝癌,住院医生宣布西医无法治疗,让患者家属可以找中医看看有没有好办法。目前两个患者服药情况都比较良好,虽然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中医怕也无力回天,但是至少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缓生命方面中医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每天中药花费仅几十元,与每天住院费用相比是九牛一毛。

这两例患者自发病伊始就是靠西医检查诊断和治疗,其结果都是被西医认为无法治疗,最后医院的医生和患者才想到中医治疗。可谓把中医当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其实中医不光是在这些疑难杂症上显示功夫,小到日常感冒、咳嗽可能一两服药痊愈,比起西医动辄就是输液疗效好,费用少,大到如“非典”中医更是降低死亡率和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西医药。比如最近来诊的一个8个月患儿。此患儿上个月一开始发烧咳嗽就去县医院,医院要求住院治疗,结果每天四五瓶水输下去体温不降反升,四天后县医院把患者往外赶说无法治疗,无奈转到市级医院,在市医院第一天输液竟然达到了13瓶,后来每天还是输液七八瓶,住院十来天好不容易痊愈了出院回家,结果不到一周患儿再次发烧咳喘,比上次还严重。这次家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我门诊求治,希望不再输液,结果我仅仅开了两种小儿用的中成药和一种消炎药,服药一天后即不发热,后又给予三天以中成药为主的口服药,患儿咳喘也彻底痊愈,这下子家长心服口服,说以后不会再轻易给孩子输水了,其实很多患儿输液过度,只会延误病情,在医院里就会认为是病情太严重了,殊不知输液过量的危害不亚于疾病本身。

不可否认,国家还是很重视中医的,提倡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但是在现实中,中医还是处于从属的地位。首先,现在的医院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种检查可以提高费用,而西医西药的收费更是高于中医药,这样,中医一贯认为“简便廉效”的优势恰恰成了劣势,医院自然会选择收费高盈利多的项目。比如西医一支抗癌药动辄几百元、上千元,而一天一付抗癌中药很少有超过一百的。又比如中医正骨技术以前也是中医的优势,一个骨折中医治疗收费最多几百元,但是西医动动刀子就是万元以上,所以现在医院就热衷于动刀子。其次,现在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大多是西医为主,即使是中医学院的中医学生中医知识不牢靠,成了半个中医半个西医的学生,再加上中医学生就业难,导致不少中医学生毕业后就改变专业,选择了西医。因此我国中医整体素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应该大力培养和扶持真正中医人才,让中医能够看好病。如果一个患者来看中医,一看一个准,又何愁患者不选择呢?遗憾的是现在的一些中医院的医生都已经西化,很多患者本来是冲着“中医院”的牌子去的,结果一看检查和诊疗与西医医院没有区别,患者来了甚至不看舌像不号脉,上来就是一堆化验单,而开的药也是西药,患者自然大失所望,甚至会觉得中医院的西医肯定还不如西医医院的技术和水平。这也是很多患者反映的问题。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中医人士需要加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不能愧对中医这个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牌子。另外国家也应该在医院建设上切实重视中医,让一些中医院做到名符其实姓“中”,成为患者信赖的中医院。同时更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中医不是慢郎中,中医也不只是用了调理,中医是能够真正治病的医学。患者信任了,自然就多了选择,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西医。

让中医更多、更早的参与治疗,从小的方面说,会对患者的疾病有了更好的方案,更快的治疗疾病,花费也会更小。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医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好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中医中药的运用无疑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现实中,中医药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政府部门、中医人士、患者等多方面的配合。而不是像本文中提到的患者那样,等到患者把财产耗尽、西医宣告无效的时候才会想到寻求中医治疗,把中医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恐怕已经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