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电影节:以迷人影像构筑新德国印象

(2013-10-11 14:17:20)
标签:

德国电影

德国电影节

娱乐

分类: 迷影
德国电影节:以迷人影像构筑新德国印象

作为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的德国,其电影工业也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文化和历史性,使的德国电影有着一种特殊的厚重情怀。而即将于明天在北京开幕的首届@德国电影节 带来了很多经典的老电影,也带来了很多年轻的德国导演与新鲜的影片。有人说“德国电影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这个国家的悲与喜,也映射出了这个民族的爱与恨。”这话确实非常精准。

说起德国电影,就要提下大家对德国人的印象,总给人一种理性、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感觉。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高,知识面广,说话做事有涵养,能 将激情创造力和精确的制作能力复杂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美。这是一个厚重的国家,因 为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德国最出名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一向以偏重政治闻名,但较之其他欧洲的大型电影节显得更加兼容和客观,和美国奥斯卡偏重好莱坞的传统相比 又更富世界情怀,可以说处处充满了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也正是现在德国电影的特质。

不过德国电影在中国的影响或许确实不如好莱坞大片的 影响大,但《铁皮鼓》、《罗拉快跑》、《再见列宁》、《布达佩斯之恋》、《柏林苍穹下》等德国电影却在中国影迷心中有着极高的位置,而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 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更是在中国广为人知。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9年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晚钟》获第39 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之后还有《本命年》、《香魂女》、《我的父亲母亲》、《十七岁的单车》、《图雅的婚事》、《团圆》等很多中国电影和 电影人都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过肯定。多次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导演王全安也说:“柏林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节中,最先发现并积极推动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发 展的电影节,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虽然中国电影走向德国很多年,但在非官方渠道,中国影迷们想要在大银幕上观看德国电影却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由德国电影协会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共同举办的首届德国电影节将于2013年10月12日在北京开幕。这对中国的 影迷们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在好莱坞视觉大片的冲击下,影迷们也终于有机会能在大银幕上感受德国电影的魅力。

作为首届德国电影节的开幕电 影《欢迎来到德国》淡化了种族矛盾并将文化的差异进行幽默化描写,以一个奇妙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土耳其移民的寻根故事并以此构建出外来移民对故土及新国家的 复杂情感,影片像一扇大门,向中国乃至世界观众敞开,让我们观看到新时代的德国电影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个全新的德国。此外还有《欢迎来到德国》、《芭芭 拉》、《汉娜·阿伦特》和《啊!男孩》等近两年的10部最新德国影片在将于10月12日至23日两周内先后在北京、成都、深圳和沈阳四地展映。

而 堪称世界级的电影大师德国电影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还将带着他的经典作品《铁皮鼓》、《海的黎明》、《乱世启示录》、《推销员之死》亲自来到中国与中国影 迷们一同参加他的影片回顾展。此外还有雅瑟敏·萨穆德里、安德里斯·维利尔、亚历克斯·施密特、演员拉斯·艾丁格以及德国电影界的其他知名人士也都将来到 中国。那些曾经熟悉和正让我们熟悉的面孔让本届德国电影节变得让人期待又令人眷恋,甚至充满了温情。

电影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提供美感让人 们得到精神慰藉,通过不同国家也传递出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德国电影是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的电影,导演们既是诗人、艺术家、梦想家也是思维最严 密细致的制作大师,衷心祝愿来到中国的德国电影节能长久办下去,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影迷们每年一度的视觉狂欢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