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编辑部故事》:变革就像分娩,必然伴随阵痛

(2013-05-11 10:08:23)
标签:

新编辑部的故事

编辑部的故事

人间指南

娱乐

分类: 评剧

《新编辑部故事》:变革就像分娩,必然伴随阵痛

《新编辑部故事》:变革就像分娩,必然伴随阵痛

 

 

《新编辑部故事》就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儿,从进入大众视野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初生的个体就被给予了太多的期许的目光,那是因为它不可避免的携带着上一辈的遗传基因,头顶上一代的盛名,但正是由于这些与生俱来的特征,伴随新生命诞生而来阵痛,却更多更强烈。

这个编辑部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编辑部了

如果将电视剧《新编辑部的故事》(以下简称《新编》)看成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那22年前同样引起热议的《编辑部的故事》(以下简称《老编》)无疑是前者的生身父母。郑晓龙团队甚至有意在新故事中设定了刘向前这一角色,算是在血脉上强调了《新编》的正统。从这一点上来看,在《新编》里我们似乎还能找到《老编》中那浓浓的人情味,杂志社的老伙计们应该还是那些为了一个轻生电话而愁得忘记老爸声音的可爱人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除了更年期的戈玲,杂志社已然物是人非:《人间指南》变成了《WWW ;堆满纸张书籍、放着热水壶和陶瓷茶杯的古朴编辑部被装修得明亮、科技、现代味十足;屋子里碎碎叨叨的人们衣着鲜艳、时尚,让人怎么也不会相信若干年前在这个地方会有一群人为了“穿衣朴素是否是劳动人民的固有属性”这样的话题展开激烈讨论……这一切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不言而喻的信息:这个编辑部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编辑部了。

是的,较之于老版,《新编》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样是戏谑、讽刺与针砭时弊,演员们再也不是以一种平和、生活化的语言来展现,相反,这里充满了夸张的先锋话剧气息。同样是面对死亡话题,《我不是个坏女孩》里投射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而《咱地球人的末日》充斥着“娱乐至死”的泛娱乐化元素,死亡已经成为娱乐的一部分。

互联网救活了《人间指南》,却给《新编》带来危机

变革就像分娩,必然伴随阵痛。《新编》的诸多尝试,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格格不入的不适感。这样的不适感固然有编剧变换的原因,所以在同一个策划下能保持外在的形而终究掌控不了内在的容,但更多的原因是由一些外在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生活大爆炸》已经拍摄到第六季,可观众很少觉得有什么不适的地方,那是因为该剧是一个持续创作的状态,创作人员、剧中演员以及观众待在同一艘行驶之中的时间邮轮上,大家在意识变化的大环境中几乎是相对静止的,所以在交流上不会有隔代感。《新编》则不同,它和《老编》相隔22年,这样的一个时间跨度足够形成好几轮代沟。

 

《老编》和《新编》处于不一样的时代背景下,1991年大众获取信息并不像现在那么容易,所谓的时弊可能在数年内都是新潮;而信息爆炸的今天,上周的时弊到了今天早已成了旧闻,所以在台词创造上《新编》比《老编》困难太多。故事中,《人间指南》改名网络标签浓重的《WWW》,重获生机;故事外,《新编》却在网络语言的挑战下如履薄冰,危机四伏。

想想当年《老编》刚刚播出,也是受到不少的诟病和非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接受了其中的一些先锋理念。《新编》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播出,顶着《老编》的夺目光环,但凡与观众的意见相左,必然遭受更加猛烈的负面传播,网络再将这个消极符号无限放大,短期内必将成为非议漩涡的中心。但,客观地说,《新编》里的故事还是很耐人寻味的,我们多给它一些时间,让它慢慢地去磨平22年的历史空白,一旦接上气,我相信它会成为系列剧中重要而精彩的组成部分!

《新编》给视频网站吹响了内容竞争的冲锋号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剧再也不是电视台唯一的宠儿。视频网站们越来越重视内容竞争,希望通过参与前期投资而从产业链的起始端造就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编》给众多的视频网站带来了某种讯息和希望,乐视网甚至不惜5000万元购入《新编》的网络版权,这种内容为王的经营策略给他们的流量带来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乐视超级电视的发布,视频网站进入终端的战役也已打响。在电视、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网络的“合体”中,《新编》正从另外一个角度发挥着冲锋号角的作用。《新编》等内容和终端的有机融合正让乐视网等视频网站成为这场战役的第一批受益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