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角黄金岛娱乐 |
分类: 迷影 |
文:叶小凯
看电影《北角》过程中,一直有种奇怪的感觉,最初难以用语言形容,不过慢慢在其他观众的反应上察觉到,并非我多想了。
虽然这是部不折不扣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调子算不得大悲,可也决不轻松。但我耳边却时不时会传来微弱的笑声,并非电影本身有任何笑点,也非观众的观影态度不端正,而是其中许多角色口中直接说出的台词,完全颠覆了我们这2,30年来从香港电影里接收到的,对这个城市的认知。甚至可以这样说,用最抽离的角度看,《北角》是一部我们前多少年在大陆就一直能看到的反应中下层人民疾苦的电影,但恰恰因为它拍的是今时今日的香港,拍的是港人与陆客(或许该加部分二字)翻转的关系。香港人一直在叫苦,内地人一直端着架子。这种情节反复出现,于是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共鸣感和虚幻感。但也正因如此,让电影有了一种很特别的力量。很喜欢电影里,阿敏小媳妇的一句不经意的台词,“那时候爱看香港电影,所以就跟他来了!”,我想,这应该是导演故意放进来,非常有情怀的一句话吧?
《北角》有个别名叫《黄金岛》,用这三个字称呼香港一点也不过分。关于香港创造出的经济与文化之奇迹,不用再多费口舌赘述,珠三角诸沿海特区的当年顺利建设,顺利发展,自然都与它息息相关。所有怀揣着梦想南下的内地人,都是背着大包小包来到维多利亚港,希望能在这里淘到自己的金。香港影视中几十年前就出现了大量反映这些移民的故事,“表姐”“阿灿”这些带着各种复杂意味的称呼,也多少现出港人看这帮“穷亲戚”的心情。这倒也没什么,不是为了努力赚到大钱,谁来这个弹丸之地拥挤着打拼呢?《甜蜜蜜》里的马小军和李翘,也都是这样想。
对比邱礼涛之前那部尖锐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北角》的视角比较温和。它当然提出了一些质疑,并且从根本上突出了荒谬,但并没将涉及这个事件的各色人等过于脸谱化。中介自然是努力抽水,但也谈不上骗人,想让孩子变成香港人的那些父母,大多数总还是怀着美好愿望的普通人。而医院面对这种风口浪尖的行为,因目前依然没有相关法律,即便知道对方的身份目的,也并未刻意冷漠。电影始终就是淡淡地看着他们来去,乃至于在片中那对费尽各种辛劳,却一无所获的重庆夫妇身上,故事更倾注了最明显的"善报"的思路。从他们最终留下的那张纸条看,一切其实还有希望。没有了黄金,至少,岛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