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澹宁
澹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90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中的静默时刻

(2009-12-20 20:20:30)
标签:

历史人物

皇帝

苏轼

海南岛

杂谈

分类: 历史记忆
我喜欢史官对历史的一些记述,他们会记录一些小事来反映某一些历史人物的性格。这些看似无关大局的小事,静静地与许多回肠荡气的历史巨浪呆在一起;它们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也许只有寥寥数语,却有无数涵盖在语句之外的意义供读者去体会、回味。

一:白痴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做了一世的皇帝,最为人所知的名言却是一句“何不食肉糜?”;凡是史书提到他所统治的那个时代,几乎都是围绕着他的相貌丑陋却又贪恋权欲的皇后贾南风以及其他种种将这皇帝视为傀儡、试图操控天下的野心家们,只在实在需要调和一下气氛的地方,说起几则关于这皇帝如何白痴的小故事,以展示那个时代的荒唐。而这皇帝本身的情感与面目,却是缺失的。似乎他已经白痴到不需要去记述了;抑或者因为白痴,他的所有情感也不再重要了。
    近日读了0603期的《读库》,里面也有一篇文章写道了这位皇帝。文中以很快的节奏叙述了发生在他周围的那些事情:杨太后一家被贾后诬陷谋反,聪明刚猛的太子(谢淑媛之子)被贾后废了,一位又一位带兵进京的司马家的王爷被杀了,一个又一个拿皇帝来做傀儡最后玩火自焚的野心家们来了又走了……所有的人物轮番登场,唱出一台台大戏,唯有皇位上的司马衷,毫无动作、毫无反应,只在关键时刻出场当一回活招牌。
    可就在那许许多多的战乱风云之后,文章的末尾,作者却写了这样一件事:某次政变之中,惠帝的扈从侍卫全部逃散了,唯有护卫嵇绍始终守在惠帝身边。混乱中,嵇绍被乱刀所斩,血花溅到了惠帝身上。
    惠帝突然出言阻止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
    对方回答说:奉皇太弟之命,只是不冒犯陛下您一人而已。
    就这样,惠帝落到了皇太弟司马颖的手里。 政变过去之后,有人奉命来为他换一身干净衣服。惠帝竟对他们说:我的衣服不要洗,上面有嵇侍中的血。
    那一刻,这位永远麻木愚笨的皇帝心中,是不是有一点光亮被这人间的至忠至勇唤起?

二:苏轼兄弟的最后一面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是出了名的好,东坡先生最好的词就是为子由而写的;因为各自的仕途,兄弟俩不能常常在一起,却也总是互相关照;还让孙辈结成了儿女亲家。
    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里面,描写了苏氏兄弟的最后一面,令我印象深刻。
    话说这一年,苏轼六十岁,本来已经被政敌赶到了岭南,谁知又接到新的贬谪令,将他赶往域外的海南岛——那时海南岛可是真正的化外之地,瘴气比广东更重。在前往海南岛的途中,他遇到了同样造贬、路过此地的苏辙。那是在一个穷县份,叫藤州,这两位都曾是朝廷高官的兄弟到了一个小馆子午饭。苏辙习惯了那些讲究的饭菜,对着眼前粗糙的麦饼实在难以下咽;苏轼却把这些大饼几口吃光,还开弟弟的玩笑说:这种美味,你还要细嚼慢咽吗?
    吃完之后,兄弟俩站起身来走去小店,带着家人慢慢向前走,尽可能慢慢地走。因为他知道,一到雷州,就要立刻渡海了。而这一告别,可能就是永别。朝廷尽由他们的政敌把握,年纪已六十上下的这对兄弟,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这一次贬谪之后还有没有命回来;能在这里意外相见,已经是一种幸运了,这走向海边的每一步,背后有多少沉重、无奈与感慨,尽可由读者去体会。飘零半生的两兄弟在这天涯尽头相见,面对茫茫大海,是否会感叹命运的吊诡与人生的无情呢?

     对我而言,故事中这些曾真正出现过的、欲说还休的静默时刻,真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它虽然不能科学地告诉我们什么历史发展的体系或规律,却给了我们很多对历史人物的想象空间。读着这些故事,感受着历史人物在面对命运时的选择,想到永远琢磨不出规律来的人性与情感,那绵绵的思绪,可以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历史与现实,也就在这一点上,突然不再有鸿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恋恋平安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