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的若干个可能
(2008-11-21 21:54:00)
标签:
学生报纸香港教育 |
分类: 大学生活 |
一:
周日的时候,
图书馆的一大块玻璃突然破裂;很快,图书馆中散落着一滩绿色玻璃碎屑的照片便传到了UIC的各个QQ群中。所以当周二我们出现在大胡子课上时,同学们几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天也是在策划一份新的报纸。我们的“新闻报导实验室”课程上了半个学期,终于决定接下来的一期报纸要付诸发行了。“要不要做这个新闻?”我们问阮教授。
阮教授还在发呆,一付不是很明白过来的样子:“什么?是图书馆的玻璃碎了吗?是没有任何征兆地碎了?……”在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颇有些激动地说:“做!当然要做!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因为跟UIC每个人的利益都有关系,而且我们教学楼中玻璃那么多,也就是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在一种危险之下……”
“可是UIC用的是钢化玻璃,也就是说即使碎了也是碎成一粒一粒的,不会造成什么重大的人身危险的……”有同学提醒说。
“那也不是它能够破碎的理由。你们要去查出来是因为什么原因碎了。”
“据说可能是因为珠海的阳光太猛烈了……”
“可是太阳已经存在了几百亿年了啊!而且这个原因你们确定吗?”
“人们都这么说啊……”
“不,你们要去采访一些负责人和这方面的专家,看他们提供的说法是什么;还要采访学校,看他们接下来就这个事件有没有什么动作,(同学插嘴说,现在学校都在给那些玻璃贴防爆膜)对,就是要看他们采取什么措施——事件原因与采取措施,没有这两点,我们就是在传播谣言;仔细分析了这两点,我们就是‘权威’(他的语气令人感到,作为新闻人,我们是应该代表了权威的)!”
二:
今天的报导与新闻写作课程,同样来自香港的另一个老师问:“对于最近杭州的地铁塌陷案,你们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你们报道这个事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报道角度”
我觉得很对不起这位至今我还不知道她中文名的老师,因为我没有任何看法;我估计如果真是轮到我播报,我只能天天向上级请示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仅如此,
我好像被今年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折磨的麻木了;每天一打开报纸就觉得世界很可怕,除了标题之外,根本就不再去关心消息的细节,好像这样就能给心灵一个喘息
似的。
然而,接下来她的分析又令我不禁寒了一下。
她说,香港过去有一阵,常常会有空调从楼上坠落的案件,再早一些,甚至还有一阵常常会有楼宇倒塌的事件发生——这些案件,表面上看是互相独立、互不相干的事件,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时代因器械、规范等不达标而导致的普遍问题。
而如果我们够细心,可以发现,地铁坍塌的案件在最近几年内已经发生好几宗了。这会不会是……?如果我们来做这个新闻,这就是我们应当挖掘的角度。
三:
什么是“功力”?
来自香港的教授、讲师们看问题的角度,我们是总也想不到;可是他们说出来了以后,又觉得,嘿,可不是这样才好么?
这就是他们功力的体现之一吧。
四:
回到阮教授的課。
生日的那个晚上,虽然根本没有过生日,我也没有闲着。在灰暗灰暗的UIC新闻系NEWS ROOM,
阮教授“新闻报导实验室”课程的同班同学们——确切地说,是三小组人马——正为了抢一个难以入手的版面而奋斗着。
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为了挑战自己才抢难以下手的版面,因为本期报纸还能供我们选择的三个版面是分为“难以下手”,“更难以下手”和“实在无法下手”三个档次的。其中,“难以下手”的第三版上,有那條阮教授曾指點過的关于图书馆玻璃无故爆裂的报道;加之那一版都是校园信息,所以看上去与生活较接近:至少你不用离开校园去做新闻。故而明知山有虎,还是找个近点的山头登上去打虎吧!
二:
三: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