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澹宁
澹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90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2008-10-30 00:02:56)
标签:

穆桂英

无锡

梅园

商业大厦

拱北楼

文化

分类: 以图说话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叫‘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在QQ空间。里面有九张无锡城的老照片,每张照片下有一句话,说明地点。看了以后,很有感觉,我便把这篇文章转载到了自己空间里,。
     后来就想要把帖子转到校内去了。那时顺手把整篇帖子都重写了一遍。原先那些一句话说明地点的解说还是保留部分,但是把有些可能错谬的地方或删或改,譬如它说商业大厦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电梯的商场,这好像不大可能,因为很早上海的商场就有电梯了。我还添写了很多关于那些建筑的我私人的记忆,比如在书法课过后去无锡第一家KFC吃东西啊,老一百的昔盛今衰啊……变成一篇我回忆这个城市的日志。我还觉得题目不是很恰当,因为所有那些景物都是在无锡城里的——城市很小,但是无锡很大——作为一个名不副实的无锡县人,我把这篇日志名为《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无锡现在的发展是快了,一眨眼,本来很熟悉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就都消失了。
      我看见一帖子叫“我们小时候的无锡”,里面的建筑哦,看的时候觉得好像还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样,仔细想想都拆掉了。

老一副。以前买吃的东西都是到这种国营副食品商店去的。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然后上面还有一家KFC,也是无锡比较早的KFC了吧(是不是第一家?)小时候练书法练得叫苦连天,老妈就激励我:“写得好,下课了就带你去肯德基~”然后我就变得很乖很听话,就为了去一下KFC。而且去了还不肯吃东西,就是在那些儿童娱乐设施那里瞎玩……

 

老的商业大厦,这可是新中国第一家引入电梯的商场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美在太湖,穿在衣都”

 

皇亭小吃,崇安寺那里的,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的。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这个美食城也是我们看着它造起来了,看着它兴旺了,最后看着它拆掉,变成记忆了……

 

老的一百,以前还有二百,三百好多国营百货商店,现在全没了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以前老的一百拆了,报纸上还登登新闻,送送它;新的一百开了,还有很多人专门去看看~~~

现在一百好像不会出现了我们的购物场所考虑范围了……


 

梁溪大桥下的大转盘,白色的建筑是美丽都大酒店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这个转盘……还有上面的那组雕塑……一代城市的记忆啊……

 

拱北楼。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这里的面听说很有名哈~~可惜我一次都没吃过,枉为无锡人了。

 

南长街上的穆桂英,早上这里很多人排队买早饭的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说实话,这个建筑我好像从来没见过似的……再一次枉为无锡人~~~新的穆桂英我倒是常去

 

梅园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这照片里的小朋友真是……啊,莫非小时候的我们就是这样的吗?

 

80年代的西门桥附近 《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

运河水乡,那时还有点影子。现在连些个硕果仅存的标本都看不到了。



    这是我2007-05-26 07:41发在校内上的日志。其中的斜体字——也就是对照片地点的介绍——与图片本身都是转自一个网名为“冬天的冬瓜”的qq空间。

     今天把它搬上博客来,是因为一次次地在校内看到有好友分享这篇日志——当然不是从我的校内,尤其看到一个把整篇日志完全照搬过去、连一个【转】字都不写的网友还装得仿佛这就是自己所写地一样认真地回复该日志下的每条留言,我很生气!

     当然……生气也是白气……

     我只好哀怨地翻着该日志下三百多篇评论(为什么我自己校内上的就没人看,《我们小时候的无锡城》),看到很多人问这帖子哪里来的时候楼主煞有介事地说要保留一点小秘密,看到有人说这是一个很感人的帖子,或者看到有人很激动地回应“一百的那家KFC绝对是第一家”,“知道吗那个雕塑现在是在我们学校门口啊”的时候心里拼命阿Q曰:这是在对我说对我说啊!

     其实这帖子里,重要的还是来自于“西祠胡同”的图片。而我填上的寥寥数语,我一度以为自己不会在乎的,就算被转到满天飞我也不会在乎,因为本来就是网上传来传去的东西么……可是,当真的遇到的时候,我还真就盯着那煞有介事的校内日志郁闷了。

     我也只有这样想了;当读者感到照片而感动的时候,那也与我无干,当读者是看到我在照片下夹夹缠缠絮叨的那些属于无锡人的记忆而有感触留言的话,最大的欣慰,也只有真正的作者才能感到。

     唉,多么阿Q的想法啊……

     其实当我看着这些已经从我们生活中彻底消失的建筑,当我一行行敲击下这些话的时候,脑海中是真的有很多“我们”的,我在对你们说话,也在与你们一同回忆那个我们所共有的“小时候”……

    可惜这份怅然,无处可觅,无处可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神奇的日子
后一篇:饕餮香港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