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来自学校的两封信
(2008-05-13 13:38:02)
两封信,今天出现在我们的邮箱里面。你知道,这就是我喜欢这个学校的地方,虽然两年的时间一路过来,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少了。
也许可以说是规范化了,可是我讨厌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像个大陆高校,讨厌一些喜笑颜开的名字签署着的官腔的通知;虽然他们对我一点影响也没有,可是我更希望听到一些人性化的声音来自学校的高层,而不是一句貌似礼貌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把那几个同学的名字给我……”
一封来自UIC学生事务处:
各位同学: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最新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
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附近地区,如成都,重庆都有
明显震感。在全国其 他地方都可感到不同程度的震动。
学校建议各位同学,尤其四川地区同学,及时联络家人,了解情况。如需回家处理
事务请及时向学校提出;如在辅导等方面需要协助也请随时联络宿舍组热线
15992699031,也可于办公时间拨打3620323联系学生辅导主任吴耀辉老师求助,学校将
会尽快安排辅导老师跟进。
学生事务处
一封来自郭少棠校长的“珠海家书”
各位UIC同学:
今天是母亲节,我却想起你们!提笔给你们分享一下心里的感受。
九七年八月,我挚爱的母亲安详地离开这个尘世,跟我父亲重聚。自此之后,母亲节对我只是个多少带着伤感回忆的节日。
不过,今天却有些特别。下午在香港南华早报读到一段新闻,一位深圳原职公安的鲍金萍女士接受访问。过去八年,她为了帮助一批批深圳无依无靠、无人关怀的孩童,给他们基本生活的照顾,结果把自己一生三百多万元的积蓄都用掉,家人亦因此而抛弃她。八年时间不长不短,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一群素未谋面的边缘青年,关心他们和引导他们,不问成果,不计名利,只凭借一份关怀和爱心。
看完这段新闻心里冒起一阵阵莫名的激动,立刻发个短信给全人教育的郭海鹏博士,请他代查清楚这位默默奉献的义工。
怎知一小时后,和另一批朋友收看一个以外国人士组成的义工在过去十多年抛开自己的敬业工作,一心一意帮助中国农村孤儿院。这里人力物力都非常贫乏,孤儿食物营养不足,一些残障的更缺乏适当照顾。这些义工人数不多,他们那能够奉献的力量亦有限,但他们仍然十多年为这些异国孤儿毫不犹豫地献上他们的爱心。
我想,UIC全人教育中心价值是为学生孕育一份肯定自我、关心社会的青年。虽然八个学期只有一个专注义工服务,实际几个学期都是贯穿于学生人格的整体培育。加上四维教育“师生家国”的基本思想是希望学生不要忘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怀。
可是,较早前我又收到一封投诉信,批评一些无良同学破坏宿舍的公物或者污染环境,引起其他同学诸多不便。这令我想起正在兴建的新学生宿舍。我们希望把这宿舍打造成同学的家。“宿舍是吾家”,家需要关怀和爱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比较深圳的鲍金萍女士,双手空拳照顾多名孩童或那批外国义工抱着爱心去抚育一些中国困难无助的孤儿,这些UIC同学似乎缺乏爱己及人的心。中国传统强调怨天悯人的侧隐之心,外国文化讲究的“Compassion”,“com”意思是共同,“passion” 即是关怀、同情或怜悯的承受痛苦心态。这不只是对人,还可以引伸到万事万物。
UIC 期望推动全人教育和四维教育,最大的愿望是同学顾己及人、怨天悯人,既关怀人文社会,又保护自然环境。
母亲节的温情,我暂时放下追思先母的情怀,把思念全部放在你们的身上,衷心祝愿你们能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之中,活得更有意义。
截止发稿时获悉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在此特向四川籍同学表示亲切的慰问。
UIC常务副校长 郭少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