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日本的二三事

(2008-04-09 22:47:40)
标签:

校园


樱花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樱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性喜阳光,亦喜湿润。樱花盛开之时,缤纷热烈,灿若云霞;凋零之时,则是大片大片纷纷扬扬地飘落,甚至是整朵整朵完好的花朵毅然决然地坠下,像是一首悲壮的诗。

无怪乎赏樱会成为日本人春日生活的重要内容。

樱开七日,嫣然而放,倏然而凋,无论是开是败,一样轰轰烈烈;在漫天花雨中,怎能不为这景色所震撼?

这怒放和凋谢的樱花,就是日本人的精神吧,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大和民族的壮烈与决绝。




   

富士山

富士山位于东京的近郊,是日本的最高山峰,也是世界最美丽的高峰之一。富士山白雪皑皑的山顶,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日本象征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奉它为圣岳不二山,多少年来一直是日本文学家、艺术家们讴歌的主题。日人歌咏富士山,有 白扇倒悬东海天 的诗句,赞其形容之和美,及云雾萦峦时,须臾绘百景之句,赞其景色之诡变,亦有 青空一朵玉芙蓉之句,赞其色彩之雅洁。
  既然能成为一国的象征,日本民众对这座山的深厚感情自然不容小看。日本民谚云:登上富士山顶是英雄。每年夏天在登山节期间攀登富士山,对日本人而言似乎是一种魅力永远不会消减的体力活动。

也许,富士山之于日本,恰如长城之于中国。

 

   皇室

世界上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皇室,在日本。

就像现在人们往往忽略平安时代之前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还不如梅花一样,如今极少有人提起从前无人理睬的天皇穷到上山砍柴的可怜情境。

万世一系,天皇神圣,这是日本人所喜欢说的。万世一系自然不错。至于天皇崇拜的信仰则发生在明治维新之后。而在那之前的千余年间, 政在将军,祭则寡人——权归幕府,天皇没有权力。有志于天下的人,抢着去当幕府将军,天皇在一旁静悄悄呆着,基本没他什么事儿——能“万世一系”,其实也就是因为这样。

日本维新,主张尊王,明面上提高天皇的地位,实则以其以压迫藩国诸侯。到了诸侯奉还大政,名义上一切权力才集中于天皇。“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最初只是宪法上的条文,然而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以小国却一次次能打败大国,天皇的声望节节高升,对其的崇拜终于变为社会上的信仰。

那之后不久,“忠君爱国”就已经被认为日本人一贯的显著特征了。

在历史面前,人们总是太健忘。



日本的语言


日本人非常喜欢强调自己语言的独特性和难学,他们会颇有些自豪地提及早先传教士对日语的评价:“那是一种魔鬼发明的语言”——也许这样一个评价对他们而言是自己民族的独特性的一个有力证明。

美国学者约翰·内森在他的《无约束的日本》一书中说过,日本人不论外国人的日语如何流利,也需要翻译。否则,他们没有办法相信外国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居民对外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都持鼓励态度。 譬如中国人,许多西方人是因为精通汉语而获得华人的信任和喜爱;而对日本来说,日语只能在日本或是在海外的日本人中间使用。在他们眼中,他们的语言同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对文化、社会、历史、生活理念的理解联系紧密。有位日本听觉专家在其1985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日本人的大脑》中,甚至声称:“日本人之所以为日本人,就是因为他们说日语”;“日语改变了日本人大脑的功能模式,而这正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基础”。


为什么他们如此强调自己的特殊?因为害怕吧。

看着他们的文字,恐怕再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被外来文化深深影响的语言。

最明显的,当然是日语中的汉字。

在中国历史上,汉语得益于文化优势,在与周边语言接触交往时基本上保持着强势地位。日语它先是从汉语吸取大批成分,后来又把许多汉化的成分回输给汉语,这是一种成规模的相互借用,乃至于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曾经不无得意地说,该把日语当方言来学: “学日本文者,数日小成,数月大成”,“慧者一旬,鲁者两月,无不可以手一卷而味津津矣”。

正是因为文化被人影响了太多,日本人才会这样抗拒同化的危险;因而,日本人坚持认为外国人无法穿透他们的语言屏障,绝对不希望别人看透自己的独特——想想这种固执的源头,反倒有些同情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苏三女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