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后再想起今天我们在沈园相遇的时候,我会发现这时的自己还是尝试过去欣赏满园活泼的春色的。
然而不由自主眼前浮现的景色来自更久以前的另一个春日午后,还是夫妻的我们偷偷搬出家藏的黄酒,赏着江南春色,品酒猜迷、吟诗作对。你总仿佛很伤脑筋的样子,然后看着我自以为难住你而洋洋得意的表情偷偷地微笑;最后却往往是我颇不服气地认输——虽然仿佛不服气,可是心里,是欢喜的。
那时的我,甚至连母亲日益沉下的脸,都不再看得见……
如今……
我想细品一下今日之酒,却只砸出满心的苦。
终究还是在沈园见到了你。十年了。
看着你为我斟酒,我的目光只停留在酒杯上;它们在你温润莹洁的手中显得很听话。那双手,如粉酥般无暇柔腻,在每个夜间掌灯读书的时候,悄然为我把一星星的的蕊香投入香炉;在每个早起的清晨细致地挽起秀发,将玳瑁犀梳牢牢的插在髻畔;也曾灵巧地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与我一起做成散发着清香的菊枕……怎么会?我不得不问自己,如今像那宫墙中的柳树一样不可接近的你,被我亲手写下的一纸休书赶出家门的你……我如何让事情如何变成这样的?
他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偏偏才华过人,也许就错在你从来不掩饰你的才华?也许就错在当时我那么天真,为了平息母亲的怒气而轻率地写下了休书?也许错在我自作聪明瞒着母亲把你悄悄安置在别馆,期望能转圜却反而惹得发现了这一切的她更为愤怒?也许……是错在那个夜晚当母亲亲自叫来的唐家的人来别馆把你接回去的时候,我没有不顾一切地留住你?
错,这一切通通都是错。
也许,最大的错是错在我们当初相遇了,错在我们后来相爱了。
什么“八字不和”,什么“命中无子”,你使我真心的爱上你,忘记了这世界上其他的所有人——这就是你唯一的罪。我知道,我都知道,却还是守护不了你,还是让一切变成这样……混乱的思绪和隐隐作痛记忆紧紧交缠,我闭上双眼,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让一切的纷乱都随着着酒水被冲刷而去。
我没有勇气让自己触碰你的目光,也没有勇气让自己看见湖对岸水榭中的,你的丈夫。
后来的岁月里,常常地,我想起十岁那年第一次见到的你。那个在外祖父寿辰时年纪最小却能把大礼行的丝毫不差的小姑娘,有着纯粹如黑夜的眼睛,总是沉默着不说话,却只悄悄告诉我一串红的心上有最甜的露珠……大人们因为你的温柔知礼而纷纷称赞你,并且告诉我,未来你会成为我的结发妻子。我却只是被你那闪亮如黑夜星辰的眼眸击中,从那以后,你就再也不曾淡出过我的记忆。
年复一年,春色总是似曾相识的,而身不由己的我们,却在时间一寸寸的刻画中面目模糊。
我看见碧绿的水面上轻盈而过的倒影,那个纤瘦如斯的身影真的是你吗?给我答案的是一路过来的无比熟悉的脚步声,是的,这串轻微的脚步声,让我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合适,让我不知道如何调匀自己的呼吸,让我不知道如何阻止自己眼眶的发热……然后,一个再亲切不过的声音狠狠地砸向我:表哥,数年不见,别来无恙?
嗯,只是表哥。
还是那个你吗?紧紧抓着我的手的你,被身后的家人拽离陆家的你,挣扎着留给我最后一句话的你,“官人,答应我好吗;一定要在科举中考出好名次,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母亲大人的原谅,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再回家……”
那时你真的还相信可以回到这个冷漠的家?
我装作看不见你眼底沉沉的像海洋一般蔚蓝的绝望。
“只有这样才可能再回家……”抱着这句话,我发奋苦读,专心仕途,向着母亲期望的光宗耀祖的道路走去。
而这次礼部会试中我却被宰相秦桧除名了。
我的允诺,再次无声地弥散在空气中。
我向你允诺过一定要让你再回家的,我没有做到;我向你允诺过一定要在科举中拔得头筹的,我没有做到;我向你允诺过要和你一辈子相敬如宾的,我,没有做到。
你能原谅这个不守信用的我吗?
你恨那个懦弱的我吗?
我曾有那么多问题想问你,我曾有那么多话想对你说。可是,到现在,这日日夜夜来腹中积攒的言语,还有我们所能够告诉对方的吗?我们的爱、恨、痛、怨,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空间能容纳吗?
我看见这园子里的桃花随着风无言地凋谢、飘散,看见亭台散在水边,孤零零到落寞的样子,只是微笑。
其实我也常常会想起很多旧事;可是,看见你在亭边簌簌的哭泣,忍不住想对你说,不要为过去而神伤了。
事已至此,那时的回忆只是用来提醒我们的分离的,当年的欢乐只是用来感受如今我们的痛苦的,何苦还固执地想着它呢?我说,不要再想,不要再提,不要再记得……
属于我们的记忆,已被封存,就放在那里,我们都知道。
可是,不要去再触碰。

ps:本文根据陆游《钗头凤》改写。
尽力恢复宋时生活的面貌,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史实来写。
其实他们不是姑表兄妹,不是青梅竹马;但是我要的是一个更美丽的传奇。
所以采用了如下的说法: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这是去年的国文创意写作作业。应当还有朋友有印象。当时写得冗长而沉重,一直不甚满意;却不知如何下手改得更轻盈。
最近得一朋友的好心提醒,才发觉该文被挂到学校国文中心的网页上了。我自己竟是不知。
细细阅读,有毛骨悚然之感。而且发现,就我一人巨彪悍地写到国文中心用了三页来包容我的大作。
于是忍不住修改。只是原文在那里,再修改,难免仍是一个腔势。不知自己是改好了还是改坏了。
我想历史上的陆游思想觉悟也许不会有我这文中这样感性和女性化的,否则,唐琬的悲剧根本不会发生;可是当我写着的时候,突然觉得,不忍唐琬面对更多的无情了。她为这段爱情埋葬了自己的生命,有如此才情的女子,总要让她死得有所值一点吧。
虽然爱情原本便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