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为义工,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

(2007-06-26 07:00:47)
标签:

高校

义工

教育

分类: 大学生活
        Esther Luk 是我们这次 Summer Voluntary Service Program 泰国部分的唯一的领队老师;她是香港人,说着一口令她自己相当悲痛的普通话。这些日子我们也相当熟了,可是我却始终都不知道她的中文名,很奇妙啊~
 
        “大家认为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最近的这次关于义工的会议一开始,Esther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她在黑板上写上“Difficulties solutions”然后坐下来,看着我们,一付期待着我们好好讨论的样子。大家望着彼此,难得地出现了一阵沉默。我们知道会有很多困难,可是要这样凭空地想出来,我们似乎还是缺少一种心里准备。
         “天气太热,气候上不适应。”一个师兄率先开口。可是听起来这答案倒像是他因为实在受不了这沉默而随意找来打破沉默的。
          然而接下来我们给出的答案便也多了,“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卫生问题”,“饮食问题”,“思乡”,“文化冲突”,“疾病”还有“与他人的合作”……Esther默默的听着,同时把这些一一写在黑板上。
          “还有么?”她问道。
          “应该没有了吧。”我们都说。实际上,我感觉对于即将去到的那个地方,我们的想象力缺乏得可怜,想出这么多实属不易了。而Esther的做事方式就是务求细致、不留下一点点可能的疏漏的;所以有时不得不佩服她的细心,却也不由得揣度在这些的背后有着她怎样的辛苦和努力。
          “那好,我们一条一条来解决……第一条可以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带扇子。”说完,我们自己都忍不住想笑;面对气候,我们能做的又有多少呢?无非是带把扇子或者添加衣服而已。Esther看来也不想在这问题上多停留,第一条就这样解决了。
           语言问题也很快解决。Esther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都说英语,即使是自己同学间互相交流的时候;因为我们到了那里,就和那里所有的国际志愿者一起是一个大的team,应当有团队意识,有意识地去配合他们。反倒是目前,她希望我们这十个团队成员之间用普通话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交流,而不要出现粤语。我们这个团队以粤语为母语的学生大约有一半,大家开会一到讨论热烈的时候就逐渐忍不住把交流语言变为粤语了。这时如我等内地学生就只好愣愣看着,心中呼唤:谁来给眼前的这一幕打上个字幕啊!(Esther自身总是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常常有不领情的广东的同学因为再也听不下去她蹩脚的国语而自愿跳出来为她做翻译;她的“抔通瓦”不时得到同学们毫不委婉的批评,她也不生气,一再表达自己的抱歉。其实她的普通话我们几乎都能听懂,已经不是很妨碍交流了)。
           思乡,我们可以打电话;饮食卫生,要注意在泰国期间不要吃任何街铺上的食物,尽管也许它们真的很好吃;疾病,记得带好常用药,出于慎重,她到时不会给我们药物的……Esther把这几个点说了说,最后下了一个结论: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不是重要的?我不禁莞尔,脑中浮现的画面是看过的影像资料中去年学校云南义工之行时因为高原反应而病恹恹躺在沙发上的Esther……(好了伤疤忘了疼啊~~)那,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呢?
           黑板上,没有划掉的短语还有两个:文化冲突,合作。这才是对一个远赴他乡的义工来说最重要的。
           其实,在此地如此地想象着,我们真的明白到了那里会遇到的是什么吗?我们所知的,是到了那里之后也许会教一些孤儿简单的英文及中文,是需要带着那些盲童去芭堤雅的海边玩耍,是参观艾滋病中心……而Esther所提醒我们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他人沟通,并且对这些沟通所会带来的对自己的挫败感有心理准备。也许你竭尽全力也无法使自己被理解,反倒是不经意间的一些肢体动作也许已经使他人产生的误会或者冒犯了他人了。
           我们在那里应当如何表现呢?仅仅的爱心是不够的。这个团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然而希望到时我们都是外向的、永远带着笑容的志愿者;我们也应当意识到,自己对那里的泰国人和国际义工而言,也许是strangers。我们需要意识到团体中彼此不同的行事方式,进而更多的进行沟通或者改变自己。作为第一批来到Fr. Ray Foundation的义工团体,我们也许会被好奇然而不乏谨慎的眼光打量着,“对去贵州、云南的同学而言,他们代表的仅仅是UIC的形象;但是对你们来说,你们是代表的中国的形象。”Esther常常这样说,“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次的活动,给他们留下一个对于中国人的好印象,使得今后更多的我们国家的义工能够继续来这里工作。”(这次我们之所以能够争取到这次难得的机会,就是由于之前在那里有一位中国的义工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他们期待着更多的中国人。)
           泰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国家和君主制国家,自然,有着很多我们这些外来人所不能触碰的角落。这话说来也长,总之,在我们各自说了一大段以后,Esther让我和另一位对泰国文化颇有了解的同学负责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关于泰国文化的资料,在周日之前发到她的邮箱中去。这样她可以在下次会议之前把它们打出来发给我们,确保我们人手一份。
          
          随着今日的来临,我在这里的时间也可以以小时计了。
          面对着未知的生活,我心中有着相依热忱与担忧,以及满怀的期待。
          可是,还有……某种与这次义工无关的怅惘,难以言说;我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见到家人了,总之很久,久到连江南的气息都无法回忆出来,连吴语的韵味都不再表得出。我好像在远离着一些东西,不被谅解的。我倒是担心,这样的情绪状态下开始这个旅程,究竟是去服务他人还是帮倒忙啊?
          可是无论如何,我相信Esther说过的一句话:“虽然我们旨在去帮助他人,但是当一切结束,你会发觉自己是真正受到了他们的帮助。”
 
 
 
 
ps:
       知道在这次活动中我最最没有想到的一点义工必须把握好的原则是什么吗?就是不要对服务对象太好,而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要是真正地要帮助他们,便不当令他们在我们身上有太多挂碍——尤其对那些深入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的同学来说。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终究是会离开的,而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出分
后一篇:母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