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历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2022-09-22 10:07:59)
标签:

读《以史为鉴——从家

读历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读《以史为鉴——从家国兴衰看治国之道》有感

 读历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五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三千年的封建制度,近百年的民族屈辱史,总想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一点点“水样”,检测分析一下究竟包含着哪些王朝兴衰的元素,从中总结出兴衰是否有一定的规律认识,其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家国与天下。翻看专家学者对历史长河中谋一片段的解读和分析时,我们最想知道的就是“国家”两个字形成的历史进程。因为没有国,何谈家,没有家,哪有国。就还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讨论。田余庆老师的《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提到了国土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两条主线,回顾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国家形成的历史依据。葛兆光李老师的《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则讨论了一个关于“中国”的概念,何谓中国,天下的中央,为什么不说世界的中央呢?因为世界一词是舶来品,中国人的“天下”观念的形成立足于自我的认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因为这种“天下观”的形成,才有了家到国的演变进程。

沉沦与复兴。《以史为鉴——从家国兴衰看治国之道》这本书是部级领导干部是文化讲座,既然是讲座汇聚一本,自然主题不同,历史范畴各异,跳跃性比较强。沉沦与复兴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奋起、抗争、复兴的历史经验教训。李文海老师的《从民族沉沦到民族复兴》讲述了两条主线,第一条是中国近代史的辛酸史和斗争史;第二条主线则是关于革命与现代化进程的探讨,其本质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感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解读,必然归咎为民族精神的探讨。金一南老师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还有金冲及老师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恰恰解读了中国近代历史屈辱史的形成与发展,民族精神力量被唤醒之后,肩负起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领导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唯一领导力量。

王朝与兴替。戴逸老师《论康雍乾盛世》,孟宪实老师的《贞观之治”的历史启示》,王子今老师的《汉武帝与汉武帝时代》,张帆老师的《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主要是从王朝兴替中品读谋一个历史片段,对中华文明进程的影响。前文赘述过,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源源流淌,从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得失中,我们都能深刻总结出朝代更迭的必然规律,总结出王朝兴衰的得失教训。其实 张国刚老师的“《资治通鉴》与王朝兴衰写的历史脉络比较详细。王朝兴替的历史规律,逐渐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深刻总结历史进程,不要要以偏概全,非要说哪个朝代对中华进程的影响有多大,哪个朝代奠定了中华疆土的轮廓,哪个朝代实现了中国人口的成倍增长也预示着中国国力的世界排名第一。到了中国近代史从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探索和找寻的是中华民族为何会沉沦的原因,总结的是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敲响警钟,反倒是中日甲午海战让民族觉醒。历史是一个整体观,系统观,割裂、片面的看待那段历史都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从整体上看待这14篇讲座,融会贯通理解专家学者的讲述,有助于补齐自身的短板,以批判的眼光实现内化的过程。

野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