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 都 游 《下》

标签:
铁城芙蓉峡铁门峡仙堤童子峰 |
分类: 民风与民俗 |
仙 都 游 《下》
到了下午天碧如洗,人的精神也跟着清亮许多,真是有阳光,生命才有色彩,才令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下一个景点是芙蓉峡,沿溪前行,随溪入谷,侧壁岩石峭体通黑。
越往里走山谷愈窄。峭壁愈高犹如石头城堡。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四周崖岩石围,中间有一小块绿草成荫,相传是八仙饮山泉之处,因尝了紫芝便叫紫芝坞,又因明代有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有碑刻为证。
向前在走几步,回头仰望险道,触景生情,大有“身在瓮盅中,仰天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之感,再咀嚼崖壁石刻,回首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揣摩前人的业绩,那种思古的幽情让我回味,现在想想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倍感欣慰。
这里仅容一人穿过,最狭处如裂开门,彷佛是一箭开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曰《铁门峡》。所以在电影《阿诗玛》拍摄中,阿黑开弓射崖的镜头,就是取于此地。
走在光滑的青石道上,我向前极目伸展,而这脚下的青石板,像蜿蜒的长城残存,犹如镌刻在龟板上的文字,除去岁月的沧桑,裸露出历史的峥嵘,散发着昔日的血腥,亦传出先人的无奈呻吟。现在过客的我,是在凭吊先贤,还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抚摸残垣断壁,倘徉青石古道,俯视瓮口险路,一派茫然,尘世间的烦忧一一散尽。
再赶往下一个景点,导游说是“字透赛(猪头三)” 这是沪语(憨大)的俚语,我甚感莫名,到了景点,看到写的是“朱潭山”,才恍然大悟。一进门就看到,在长长的湖堤上,正在为一对新人拍婚纱照。
湖堤两边的树木婆娑,用鹅卵石铺成的长堤,也充满了浪漫和多情,现在知名度越来越响,这成了当地新人纷纷沓至,拍摄婚纱照的理想之地,这里成为婚纱摄影的主要原因,不仅是鼎湖峰的最佳位置,而是像水中的倒影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爱情的佐证。
人们都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是红颜知己,现在用婚姻作为纽带栓在了一起,真可谓百年修得共枕眠。看的他们恩爱的样子,怎能不有“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感慨。
遥看仙桥,大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过鹊桥归路。”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叠加了人工的建造,那种妩媚的多情,让这半幅绿色的容颜,和永恒屹立的山,造就了半抱琵琶犹遮面之的神奇,真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夕阳西下,要回去了,看这眼前的景色,安静肃穆的群峰,飘忽游走的云朵,在动与静之间的缠绵,想起了范仲淹的诗:“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漫天飘舞的精灵,和这种清静的情怀,莫不是梦幻里的天堂。坐望云天,知心识味,儒雅怡然,是相约的一种恬淡,再见了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