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生
(2013-03-03 11:52:45)
标签:
仁心生态保护放生慈悲 |
分类: 理论与思考 |
放
寒潮渐渐退去,冷雨如酥润湿了江南,一早的阳光穿窗透户,暖暖地洒在身上,远远眺望河畔的杨柳,像飘浮着一层黄绿色的轻烟,这时“草色遥看近却无”,再过几天便是早春二月,“绝胜烟柳满皇都”,鱼友们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河边的垂钓者一到下午,纷纷如约来聚,已是万物复苏。
每天下午我都会在河边慢跑,昨天我看到河边,来了一群人,从一辆轻卡上,下了十好几筐货,都用大黑塑料装着东西,走近一看里面装的是螺丝、泥鳅……等我跑回来,我又看见这群人,正在喃喃地念经,周围围了好多人看热闹,走近一听在念“大悲咒”,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放生,放生的含义就是“放人,放人一条生路。后又听到在念放生咒,我记了其中有二句,记忆深刻“我今释放,众族休慌……上天慈悯,教人心良……”
佛教以慈悲为怀,以人为本,于人方便、于人希望、于人信心,放生也是佛教提倡的,从而减少对动物的虐杀,和人类之间相互的杀戮,让世界更和谐,这也是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也许,能唤醒世人的恻隐、仁恕、慈悲之心,为天下苍生祈福,德被万物,有积极作用。我国的放生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对于,而且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生态保护。我记得有个哲学家说:“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变得残忍。”一些社会学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对动物残忍的人,成年后容易犯罪。
在我跑步回去的路上,原本疲惫而蹒跚的脚步,轻松了许多。一颗欢喜、简单、纯粹、清淡、出尘的心,踩着恒久的信念,不管是激昂与悲悯,还是柔婉与壮烈,都成了慈悲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