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 雨 竺 山 湖
标签:
太湖竺山湖水波粼粼廊腰漫寰杂谈 |
分类: 民风与民俗 |
烟 雨 竺 山 湖
时正江南绿茵,芦苇萌生的阳春三月,一群退休老人,丰采园的上海博友们,又聚集在太湖边,在山为屏,水为镜的竺山湖度假村,一面休闲,一面准备着、排练着,5月在天津聚会时的节目。

空寂大山里的树与竹,郁郁葱葱地遮空蔽日,当山风潇潇而下的时候,吹动着叶片沙沙作响,便灵动着直透心魂的凄美旋律,如小提琴发出的抒情音声,回旋着层次丰富的咏叹。纯净明媚,有了心雨的滋润,空寂的山林,也就将生灵们的自由释放,勃发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登到山头,便有一小块平地,大家或坐或立,平息一下自己的气息。
精神矍铄的七旬翁,在山头引歌高唱。
下得山来,漫步在山庄里的园林,回廊环绕着一汪湖水,远处是水波粼粼,亭阁玉立,倒影亭亭,水天一色。
园林之美,小巧灵秀,有着窈渺的空灵,有着峻拔的奇掘,有着清虚的简约。故园林多雅构,而蔚然观止,也体现了山玲珑而多异,水涟漪而多态,真谓一灵则太奇,切莫一静则太平。
奇花多多生动而多秀,异木林林形而多姿,最能反映出园林的性灵是,叠石,理水,莳木,这些都渗透着造园者的苦心一片。
红顶亭阁楼台,碧清琉璃的高高在上,恣意临风,漫步于园中,一边看着青草、红花、绿树、静湖,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这样的感觉到也不错的,人生的快乐就是一种感受,只要安宁、平和就是好,尽管有时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罢了,真是一笑而过。
夜晚的竺山湖更是让人回味,湖边月色,茫茫江湖万里,星斗稀少,月满木屋,情天难慰凭栏人的空凉与忧戚,宁静得有点神秘,远处山风吹着岸边的树叶,仿佛还带有恐怖的神婆呐喊,这大概是从远古时代走来的吧。这些场景,细细回忆起来,不但不感到阴森恐怖,反而感到一丝暖暖的温馨,就如陈年老窖,一口入肚,热线穿肠,又如一支悲凄的歌,回绕耳边,是会让回忆中产生无限的遐想的。
此时夜色正浓,远处已是万家灯火阑珊,回到小木屋,依靠在床上,木庐烹茶,细酌一杯,品尝时光的味道,感怀人生的有限,意境遐想,神游驰聘,大有观物自在,泼墨随笔之冲动。
第二天的一早,踏着清晨的朝阳,伫立湖边,微风习习吹来,阵阵凉意醒脑提神,
吃过早饭,坐船来到湖心岛,岛边芦苇丛生,湿湿的泥土上,小草顽强地为自己绿着,当脚踏着青草,把自己的脚印盖在上面,痕迹虽不明显,却很有诗韵,像在一帧古画上添加着自己收藏印章,证明在某一时刻我也曾来过。有人说这苇叶可以包粽子,于是好奇者纷纷采摘。
在这荒芜的芦苇荡里,只要人一站入,便有了生机,有了活力。
虽然是一闪即逝的幢影,但也是人间的真情,感慨少年夫妻老来伴,现在的科技进步,网络时代,不必再站在西楼之上,看望大雁南飞,期盼云中飞雁传书,再也不必仰望明月,共享婵娟。现在高度的文明,颠覆着传统的价值,即便如此,但人类的精神价值却是永恒的,在西方的结婚誓词上,也是“今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哪怕传统的价值再如何颠覆,但这是人类的共同的精神准则。
我们这一代人,人生的价值观也难再变了,可能数十年后的夕阳下,一张颤摇的藤椅上,伸出干皱枯败的手,依然再次牵手,是温润的静好,在疏影间绽放的碧华,是人间的真情。
度假村不仅是物质的愉悦,也应是精神的慰藉,到处都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继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