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神 思
(2010-06-12 09:11:11)
标签:
美食雄黄酒粽子遗产屈原西湖杂谈 |
分类: 民风与民俗 |
端 午 神 思
今日已经进入农历的5月,再过几日便是端午,以前每年到此时,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包粽子、挂菖蒲、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驱邪避毒。
记得小时候,母亲还会用磨成粉的雄黄(又名雄精),炮制成雄黄酒,当然不是吃,而是在我们这些孩子的额头上涂抹,在男孩子额头上写个王字,在女孩子额头上点朵花,彩线缠臂,香囊揣怀,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辟邪驱毒。母亲最忙的是包粽子,我总是围着母亲转,在屁股后头黏糊,一是好奇二是馋,母亲对我永远是宽容的,在不耐烦的时候,就说;“生的怎么吃,要等到煮熟才行。”我说;“我想学包粽子。”母亲说;“男孩学什么包粽子,走开,别没出息。”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是根深蒂固的。
到了晚上父亲下班,看着母亲忙,依然是甩着二只手,摇头晃脑嘴里哼着诗,绝不帮忙,还常常要我背什么狗屁诗,这事到是十分认真。什么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我一听就跑,躲在母亲背后,母亲就会说;“孩子还小,你急什么?”后来我大了才知道,这是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至於江滨,被髪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那日屈原投汨罗江自溺,这就是后人祭奠,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来由,于是衍生了赛龙舟、投粽子等等民俗。也因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故端午又名重午,
然而现在听说,南朝鲜把端午节,并在联合国申请,在2005年已被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定为是他们的节日,屈原成了朝鲜人,真让人哭笑不得。在此“唤起”和“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和责任,如果我们把申遗当作功利之举,把抢救保护当做开发利用手段,其文化载体纯被当作吸引客源、发财致富的金字招牌,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了“摇钱树”。那真是悲哀。本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的传承,好端端的一个端午节,大家都在享用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吃着美味的粽子,可现在出现了高价粽、礼品粽、只能看不么么好吃的“金子粽”,这些粽子都成了某些人的行贿道具,社风之劣,五花八门,举不胜举。
到是关于端午有关的民间传说,更为使人赏心悦目,特别是白蛇传,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荡气回肠,只因为端午节的雄黄酒,惹起了多少祸端,过去我对雄黄酒十分亲切,总有儿时的记忆,但自从听了白蛇传的神话故事后,便对雄黄酒起了莫名的对抗,那怕后来去西湖旅游,到了“南屏晚钟”的景点,只到“净慈寺”烧香敬佛,而在对面的“雷峰塔”,虽然有康熙御题的“雷峰夕照”,却也不踏半步,只因法海曾将白娘子镇在雷锋塔下,并咒语“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所以对雷锋塔十分抗拒。现在雷锋塔修好了,可是从心底里,还是希望雷峰塔倒掉的好,还白娘子自由,还世上爱情的美好。所以现在只是看看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夕照山上,晚霞镀塔的美景,也正是这一凄美的传说,给诗话般江南,水墨西湖带来了神秘的色彩,让来到此地的游客,都会产生无尽地幻想和轻幽的叹息。
正因为我们有这多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领略到远古的文化淡雅和悠远,看到人类进步与落后的相互碰撞,让进步与落后泾渭分明,在千百年的人世轮回中,抚摸到浮光掠影的时代步履,这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