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油条接轨纪
(2009-08-01 09:50:59)
标签:
大饼油条永和豆浆飞饼杂谈 |
分类: 民风与民俗 |
大饼油条接轨纪
赤日炎炎的酷暑,与瞬息而来的暴雨交加,让整个七月沉浸在冰与火的纠缠之中,仿佛把一块烧红的热铁,放在冷水中“兹”的一声便淬了火。可人的思维却不像淬火一样,会变得坚硬而有锋利,大都是会无所适从,会变得一团糟而晕菜。
一大早我上街去买早点,作为老人最为钟爱的早点,不是西式的麦当劳或肯德基,而是传统的大饼、油条、豆腐浆的老三篇。于是兴致勃勃来到菜市场的小吃一条街,没想到今天怎么会如此冷冷清清,而且门面也关了一半,就连原本熙熙攘攘的人流,现在也冷落许多,特别是吃早点的店,中式的小吃都关门歇业,只留下一家西式的,就连沿街摆摊的小贩,也被赶得干干净净,也就是说只能吃西的,不能吃中的,我大惑不解,问了隔壁的店家,一打听才知道,说是中式的早点不卫生,大饼贴在炉子上不卫生,把饼烧焦了是污染,油条是用明矾加工的,而且不能吃烤焦、炸焦的食品,所以吃炸油条会得癌,不利于健康,自家做的豆浆,从黄豆的侵泡到磨制,从场地的封闭卫生到加工人员的消毒,都不是工业化流程的规范,所以都是在取缔的范畴,看来中式的早点都要在正规化,工业化,规模化的规范,否则只有消亡了,理由是迎接世博,与世界接轨,这大饼、油条也要和世界接轨,实在让我茫然。
这么一驱赶的行为,唯有的好处,走路到是畅通了,街面到是整洁了,可就是没有了生活的气息,却有经济萧条的萧瑟气味,我想也是,谁让你在世博会的旁边,那外国人一来,看我们吃的早点是大饼、油条,不和国际接轨,应该是吃奶油、面包,这才能接轨嘛,可惜我活了这一大把年纪,吃不惯那洋玩意,可这大饼、油条又不符合标准,只大饼、油条怎么和国际接轨,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到要研究了。
后来朋友告诉我,这油条、豆浆“永和豆浆”店有卖,只是大饼没有,但有飞饼。我来到“永和豆浆”店,一看价格差得太远。有点离谱,小吃街的大饼一个7角,油条一根5角,淡浆一碗3角(一勺糖3角),一般一根油条、二个大饼、一碗豆浆,只要2元2角就能吃饱。“永和豆浆”店的一根油条2元,一个飞饼6元,一碗豆浆2元,起码10元,还吃不饱,一般要吃二个飞饼,那就16元,如果每天吃这样的早点,一个月要480元,可是一个下岗工人,一个月的低保工资也就480元,也就是说只够吃早点的,看来穷人吃不起,只有等有钱人来吃了,这个轨咱们接不起,不过和国际接轨到也很有意思,也是二个凡是,凡是对庄家有利的都马上接,凡是对庄家不利的都慢慢接。
我在想这“永和豆浆”连锁店是台湾人开的,可能是台币吧,如果是用台币表的价格,那到差不多。所以不能光是支出接轨,收入不接轨,让老百姓头大。这大饼、油条是我们老百姓的家常饭,总不能变成每月只敢吃一、二次的奢侈早点,再接轨也不能把我们的生活水平接低了吧,
现在为了迎世博,上海的街貌要焕然一新,不但街面全部在粉刷,连住宅也要粉刷,住宅的房子刷成肉色,还都戴上了帽子,有红帽子、蓝帽子,更有趣的是戴上绿帽子,唯独此帽子让人闹心。房子都刷成了肉色,于是大家说,总不能赤条条地站在那儿,赤膊油油的不雅观,穿上条裤子吧,于是底下都刷成了酱肉色。现在到也好,大家像穿了校服,统一着装,中国老百姓真的很听话,虽然少了个性,但大家也没怨言,默默地支持政府,如果在外国恐怕难了,又要牵扯到人权。
欲说还休,却道天热好个夏,酷热的夏天,夕阳在苍茫的暮色中,依然泛着橘红色的余威,在散步的归程中几度回首,那漫漫的绿荫长廊,颓萎地横卧在残阳下。好在风已经从远方吹来,轰隆隆的雷声在天边呻吟,盼望着雨点,能踏着鼓点曼妙飘落,给闷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