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彪悍的民风

(2009-04-25 09:24:42)
标签:

民风

锄头

菜刀

菜板

土匪

杂谈

分类: 民风与民俗

彪悍的民风

由于我国的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方的气候,风土、资源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交通的障碍,使得各地的民风、民俗也都各有不同。

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南方,以及交通的便利与发达,和物质生活也较为丰富的沿海城市,相对来说,风土人情较为柔和,而山区的乡民又较为淳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民风民俗也会改变。我刚到云南的时候,也因为云南的交通闭塞,各地的民风差异也很大,在昆明和坝区的民众,为人十分和善真诚,而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贫瘠的滇东北地区,民风却又十分彪悍,说彪悍只是一种抽象的定义,我说个很典型的例子吧。

解放初期,在宣威县要选个农民代表做劳动模范,可是选来选去都选不出来,不是不能勤劳耕作,吃苦耐劳,而是劳动模范,除了劳动好以外,起码政治上要清白,可在宣威却找不到,没有一个没做过一次土匪的人,最后选出了“杨二顺”(云南有名的劳模),他只抢过二次,可想而知那里是全民皆匪。我当时也只是当笑话听,后来一次我带队员去宣威比赛,到扎实地让我领教到,当地村民的彪悍民风。

一次我带着队员去宣威比赛,正走在县城的街上,忽然听到前面有人在叫骂,除了声嘶力竭的骂声,还伴随着有节奏的击打声,稍微走近了一看,是二个妇女在吵架,本也没什么,只是这种阵状实在吓人,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是右手拿着菜刀,左手拿着菜板,这个拿菜刀的,用菜刀敲着菜板,当成鼓点,边敲边骂。当然开骂没好口,特别是在没文化的妇女中,口中出来的都是裤腰带下面的玩意,那个拿锄头的显然骂不过对手,这里可没有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规定,那拿锄头的,一步一步逼近了拿菜刀的,再看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却没一个出手劝架的,那种神态既不兴奋也不紧张,似乎是司空见惯,像看戏文一样,而我到是二手冒汗了,怕是要出人命了,正在这时,拿锄头的抡起锄头,像挖地一样地挖了过去,拿菜刀的本能的一歪,虽然躲过了头,一板锄的锄把也砸在左肩上,拿菜刀一个踉跄菜板掉了,一屁股做在了地上,可右手却还死死地拿着菜刀,十分顽强地把菜刀扔向了对手,因为坐在地上,虽然用力不大也不准,却也砍中可对手的左臂,血也流了下来,拿锄头的一看流血了,便像疯子一般,举起锄头,像种地一样,还要挖下去,这时一个汉子跑了出来,大喊一声;“疯婆娘,你要弄出人命啊!”一把推开,嘴里骂骂咧咧;“还不赶紧勾B(滚),想吃烧饵块(耳光)。”果然这种劝架还管用。我看到这里只觉得反胃、想吐,但又不能在队员面前表示出来,只能恶狠狠地说;“别看了,回去!”谁知有个队员却兴高采烈地说;“可惜,不掐了。”我一看是当地的队员,我愤怒地说;“你当是掐蛐蛐看戏呢?”虽然我回去我狠狠地收拾了他,可见当地的民风的彪悍,女子尚且如此,汉子更可想而知。

更让我吃惊的是,一次去队员家访,看到当地的建筑,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个队员的家在会泽和昭通交界之处,也是滇东北山区最为贫困的地方,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虽然不是什么不毛之地,却也是苍蝇都不拉屎。更可怕的是土匪横行,明火执仗,真是越穷越见鬼,越穷越抢。家家户户防盗防匪也是不惜余力,从房屋的建筑便可见一斑。一般村子里的房屋建筑,大家都是连成一片,一户挨着以户,可这里的建筑都是各家独立,一开始我还为之不解,后来才知道其中的妙用。各家房屋的墙厚都在二尺以上,家境好一点的,外面还用石头,一楼没有窗户,只有大门,门也不宽,二扇门板的厚度,都在一不到点,比我家的砧板还厚,门锁是横栓,不要说是人撞不开的,就是牛也顶不开。二楼的窗户高不足一尺,怎么看都不像是窗户,到像是枪眼,整个房子就像是个碉堡。一楼是不住人的,是关牲畜的地方,二楼住人,三楼放粮食,真是把粮食看得至高无上。如果一有匪情,便敲起铜盆,于是家家户户都在窗户里伸出火统,这个村子便成了碉堡群,火力网交叉,不用说是几个土匪,就是一个排,没有重武器也难攻打。这那里是什么村落,简直是战斗工事,所以说后来才知道他的妙用。

近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治安也好了,这种建筑也就没了,所以走小康道路,提高生活水平,确实十分重要。

教育程度的高低,虽然不能决定文明程度的高低,但教育程度的高低,却影响了文明的进展,可决定教育的因素,却是物质的丰盛程度,所以精神与物质,是相互影响的二个方面,现在中国走向了富裕,决不能视了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 谐 自 然
后一篇:信步古猗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