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  养

(2007-10-04 10:12:39)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理论与思考
 

存 养

现在谈一下自己在存养理解的体会。

存养最早是出于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其说,存养包括了(1)养气(2)集义(3)持敬(4)节欲,四个方面。固历代儒者对养气之说的“不动心”都进行过讨论。

    1)养气:

    “气”指的是一种生理、心理的状态,养气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不断培养积累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保持这种道德意识的状态,又曰:“集义所生”,是一种持志。

宋以后的儒家们,进一步发展了孟子养气之说,提出了气质的问题。气质本身无所谓善恶,善恶的观念完全是后天所造成的。所谓“志”指道德理性。所谓“气“是指气质。人的秉性、欲望、情感。做到持志来驾御气质,“志御才、气则治”的以志御气则治。也就是说,用道德、理智来驾御人的秉性、欲望、情感,这是养心之说的核心。这也是今人最缺少的品质,是对功利主义的抵御,是稳定修养的方法,更是一种心理的充实。

2)集义:

集义是指不断地积累和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是一种有效的修养方法,特别是在道德、理智和情欲发生碰撞时,人在这时的表现,就能体现了一个人修养,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种境界是集义所生,从而产生“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存在于天地之间,集养于道德之中,每当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产生一种至刚至大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为实现道义而奋勇直前,它绝不同于匹夫之勇,而是理智之为,至古到今浩然之气,千百年来鼓舞着仁人志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正义而战的凛然气概,为此而提倡以道德、理性来驾御情欲,以存心养性培育浩然之气。

孟子云:“何谓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气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是集义所生者。”

3)持敬:

敬在道德修养中是极为重要的理念,是提高修养的一种主要方法,早在商周的易经中就提出“敬以直内”,到孔子的“修己以敬”。“敬”的讲法有几种不同,但主要是指心念要专一,而不能散乱,要表里如一,严整、严肃,同时也包含了收敛、谨畏的意思。

古人说,心如镜,敬如磨。镜被磨后才使尘垢去掉,心去尘垢而光彩发。则人欲消,而天理明。所以提高自己的存养,持敬是极为重要的,对自己的持敬是打磨心、性的一种手段。人必须每日三省,用严整中正省视自己。所以持敬是自我磨练的方法,通过持敬来提高自己的存养,培养浩然之气。

4)节欲:

欲望是人的生的理本能,是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所以一概排斥欲望是错误的,也应该给欲望正名,欲望也一样应有本身的该有的位置,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和范围,超出了范围,势必物必极反走向反面,在商品社会中由于私欲的膨胀,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这个人欲横流的社会中,也非常有必要提倡存养,存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节欲,对私欲有所节制。寡欲是一种道德的修养,也是一种毅志的锻练。有它的合理成份,但也有不足,过分地强调,就有禁欲主义的倾向,因为欲望是推动社会的动力。反过来寡欲也是安定社会的因素之一。

古人认为物欲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的活动,是产生不道德行为的根源,或者是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导致思想的混乱,为了克制私欲的膨胀,提倡节欲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注意一点的是,节欲不是禁欲,所谓“无欲则刚”是错误的,应该是“寡欲则刚”子曰;“ 人欲正当,即天理也,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绥,寡欲则刚。”如何做到寡欲,则是我们一生的努力。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是我们很好的提高存养之路,也是克服私欲,恢服德性之路。现在解释一下“克己复礼”,克:克服。己:自己的私欲。复:恢复。礼:道德和理智,按“朱熹”说是全其心之德也,克其人欲故为仁者。用现在的话说,克服自己的私欲恢复党性,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提高一个人存养的必由之路,“修养”是作人的必备条件,它是用道德和理智去克服私欲,去规范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现在的“德”也是传统道德的延续,综合现代文明的须要,是我们精神思想的支柱。

在传统道德问题上,“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有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道德,是长期发展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吃 错 药
后一篇:又是重阳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