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方文化竞技体育女子体育东西方文化中国 |
分类: 理论与思考 |
现在我想谈一谈,竞技体育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悠久的文化在体育中的地位。
东方文化在体育中
竞技体育的昌盛,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近百年来席卷了整个世界,竞技体育大都来自西方,又传入了中国,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而在本土上的东方文化仍然渗透到竞技体育中去。在竞技体育中,其中以西方文化的内涵,主要以自我解放,个人奋斗、进取、拼搏性较强等,很有阳刚的特点,而中国文化以整体主义、中和、平衡、坚韧、耐久等,很有阴柔的特点。
在中华文化的核心中,最为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也就是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而西方文化的核心中,突出的是个人能力,自我解放。由此而引深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团队精神,在竞技体育中也不乏体现。在西方突出个人作用,什么都有明星,甚至集体项目的足球也玩明星。在中国却更强调团队精神,不妨回味一下世界杯女足比赛,不难发现两种文化的撞击。
中国女足队前世界杯女足冠军挪威队比赛,我们和她们比,在个体上她们人高马大,个人技术、体力均胜于我们,在一对一的对抗中我们并不占优势,甚至略差一筹,但在整体上,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却明显占优了,西方文化讲究的是表现自我,和个体能力。而我们东方文化讲究的是整体能力,靠团队的力量和巧妙的配合,所以我们胜的是集体主义精神。
更为典型的例子,我国乒乓球队,能够长期在世界上长盛不衰,也是靠集体力量,大家都知道在领奖台上的英雄们背后,有着一群无名英雄,他们为数众多,有陪打、有技术研究的、有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为了乒乓球的兴衰,他们都默默地工作着,不计个人名誉和报酬,奉献着自己的生命,他们是走在世界冠军前面,甘做铺路石的人,这些例子也说明了古训云;“虽有尧之力,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可谓“能群者存,不群者灭。”这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女子体育在新中国能够迅速崛起,超过男子形成阴盛阳衰的局面,其中也得益于东方文化的影响,其中一条是中国女子长期受到几千年的压抑,形成了具有吃苦、耐劳、坚韧、听话等东方女子的性格,在体育训练中比男子更有忍耐力、更能吃苦、更能听从教练员的计划安排。另一条是有大量的男队员陪练,促使了女子技术的男性化,以及体能和技能的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整体主义的表现,所以女子体育的迅速崛起,和东方文化的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在竞技体育中我们需要个人英雄,但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我们提倡的是集体主义。纵横中国体育史,在短短的五十年里,被西方称作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现在昂立在东方,傲视群雄。在各行各业中,惟有体育冲出了亚洲,走在了日本的前头,在世界上都是第二集团的领头羊。想一想谁是靠独立奋斗,蹬上世界体育顶峰的攀登者,那些蹬上顶峰的英雄,哪个不是站在同伴的人梯上,走在甘做铺路石的先驱者身上,摘取了鲜花。这种整体主义思想,正是东方文化,区别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体育率先冲出亚洲,站在世界前列,这是民族的力量,整体的力量,中华精神的体现,这些是有着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不是否定西方文化,只是强调了东方文化在体育中的作用,我深信将来东西方文化,必定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