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猛龙手机大讲堂(一):电容屏和电阻屏手机区别

(2010-09-12 22:03:41)
标签:

猛龙

手机

大讲堂

触摸屏

电阻屏

电容屏

区别

it

分类: 猛龙手机大讲堂

猛龙手机大讲堂(一):触摸屏手机——电容屏和电阻屏

文/猛龙

随着iphone手机的热销,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触摸屏手机,而各大手机厂商为了应对苹果iphone手机的冲击,纷纷推出了自己品牌的触摸屏手机。并且屏幕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而在触摸屏中触摸屏的材质又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分别是电容屏屏幕手机和电阻屏屏幕手机。

如何区分电容屏屏幕手机和电阻屏屏幕手机:

方法一:支持多点触摸的必然是电容屏手机。(由于多点触摸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所以不支持多点触摸的也有可能还是电容屏。)

PS:不要怪自己的手机是电容屏但是为什么不支持多点触摸,那是因为多点触控不仅需要硬件的支持(电容屏)还需要相应的系统软件支持(比如iphone的系统,GoogleAndroid系统等)

方法二:有触摸笔的必定是是电阻屏手机。(当然部分电阻屏手机并没有随机配置触控笔的)

方法三:用指甲可以触控的是电阻屏手机。

代表手机:

电容屏手机:iphone HTC HD2 Nokia N8 Samsung I9000 Sony Ericsson X10

电阻屏手机:HTC Diamond2Nokia N97Samsung I8000 Sony Ericsson X2

触摸屏原理:

从技术原理角度讲,触摸屏是一套透明的绝对定位系统:因此他必须具备三个特性:

第一是透明性能:透明材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主要体现在屏幕的反光性和清晰度。

其次是绝对坐标系统:我们传统的鼠标是一种相对的定位系统,定位只参照前一次的鼠标位置的坐标,而触摸屏需要选哪里就指哪里,这是一种相对的坐标系统,两者在坐标的本质上有绝对区别。

第三是检测与定位:触摸屏技术是依靠屏幕下面的传感器工作的,因此定位的原理和所采用的传感器决定了触摸屏的大部分技术指标,包括反应速度、可靠性、稳定性和寿命等。

电容屏和电阻屏区别:

 

电容屏

电阻屏

屏幕响应速度

灵敏

一般

屏幕成本

触控方式

触摸

触压

清晰度

一般

透光率

一般

制造工艺

一般

触摸物体

必须是手指(不是指甲)

任何有硬度的物体

抗强光干扰性

一般

定位准确性

一般

防电磁干扰

一般

反应速度


电容屏触控工作方式:

电容式触摸屏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其触摸屏由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构成,并在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当手指触摸在触摸屏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信息。

http://s10/middle/45c4f1fbg9010d9bdd489&690

电阻屏触控工作方式:

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ITO),上面再盖有一层 外表面经过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ITO,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当手指接触屏幕时,两层 ITO发生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电阻变化来计算接触点的XY坐标,再依照这个坐标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这种技术必须是要使用硬物施力到屏幕上,才能获得触控效果。

http://s12/middle/45c4f1fbg74ce7c418f4b&690

购买建议:

目前的趋势发展,各大手机厂商与各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都纷纷推出了旗下的电容屏智能手机。并且能够支持多点触控的手机越来越多。所以对于爱玩机的朋友们来说,一款支持多点触控的手机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数码产品。


=+=+=+=+=+=+=+=+=+=+=+=+=+=+=+=+=+=+=+=+=+分割线=+=+=+=+=+=+=+=+=+=+=+=+=+=+=+=+=+=+=+=+=+

关于猛龙手机大讲堂:

猛龙手机大讲堂将会为各位网友推出一系列的关于手机的各类知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文章能够更好的了解手机并且更好的应用手机的各项功能。

下期讲堂:玩转3G时代手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