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 |
有朋友问我去不去五棵松,我说呆家看电视了,完了写写稿子,电话接受点采访就得了。朋友说有票,因为我好歹也算有车族,想让我开车带他们去。我想想还是算了,自己一堂堂首都台主持人,又“专家”又专栏的,结果又没票又没证,再跟人“看蹭”拼车,不是个意思。媒体工作有个习惯,有事干活的人去,不干活不掺和。自嘲间,发现MSN上诸位都闲呢,平日里也是电视报纸网上指指戳戳的,这场合都没自己事似的。
这次全明星期间,办了不少大事,比如MVP大的事,号称是让媒体给办了。官方宣称,60多家媒体记者投票选出了巴特。选MVP没我的事,可咱位卑未敢忘忧国,问了一下都谁去了?新华社大徐没去,先锋报苏老没去,体坛杨先生没去,央视众名嘴没去,地方台“北上广”都没去,这就有点意思了,那60多家媒体如何行使的权利,究竟有多少是专门跑篮球懂CBA的记者?我听到的非常搞笑,简言之,先到先得,先来有饭,客满了就走,吃完了找一小屋,放块黑板,大家投票写正字——MVP比小红花。
媒体人对此有话说,不是因为巴特当MVP不对,也不是说这个规则一定不好,也不是挖苦篮协搞的这一套形式主义,而是都出于对MVP的评选的责任感,大而言之,是对CBA联赛,对中国篮球抱有责任感,也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尊重。
NBA做得好,源于职业体育每个组成部分都成熟,联盟、球队、球员、媒体、赞助商,看上去天天纠纷争斗、口诛笔伐的,其实都是一伙的。球队、明星通过赛场内外产生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道才能引起社会关注,有关注度才有赞助商掏钱,事越大越有意思,掏钱的才能挣钱,国家能收上来税,盘子越大,就业越多,还都光鲜体面,职业体育就该是这么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行业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这事得上升到利国利民的高度上。
CBA不是搞不好,也不是水平低,媒体也有足够的宣传力量,赞助商也够有钱——如今这几百万也就是大都市一套普通住宅,为什么CBA挣不到钱是因为宣传价值太低,CBA的机制决定其必然缺乏吸引眼球的热点,也没有动力去制造热点。名为“职业”,实为“事业”,诸多环节各顾个的,都无非是上自己的班,还互相慎着生怕热脸贴了冷屁股。
比方说,MVP评选,规则出来,早点跟媒体商量策划,媒体七嘴八舌一议论,好不好?对不对?都谁啊?大致怎么了刘炜怎么了,卢卡斯是谁啊,林志杰是谁啊,相关的就多了,球迷就知道了,有夸的有骂的有支持的有爆吧的,媒体再一推波助澜,这就叫热点。别自己捂着,弄得跟“我猜我猜”里头戴纸口袋、戳俩窟窿的宅男票选比基尼美女似的,挺健康的一事儿,咱轰轰烈烈一把怎么了?
幸好巴特是个职业明星,说了个有料的——“莫非又没人了”,这也算是没热闹里凑热闹。真要说个“感谢祖国”,还有多少人来关注MVP的产生呢?篮协不要太低调,也别怕媒体不买账,媒体的天性就是小喇叭。出点事,有批评的,就变成俩事了;你再一反击,再有人支持有人骂的,成事件了!不看球的都知道了,天天跟着看,看电视剧似的,少一集都不行,掏钱包月给你发短信,有那么一天,CBA才是真正的职业联赛。不能“职业”多少年了,让人一说起热点还是“骨灰级”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