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强原地满血复活
(2009-08-28 09:28: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 |
这次斯坦科维奇杯,因为紧随亚锦赛兵败天津之后,所以非常尴尬。
现在谁也不知道郭士强命运如何,我们假设郭士强能够继续留在主教练的岗位上,那么今年国家队最后的比赛就是斯杯了,打完之后球员解散备战全运会,全运之后是缩水版CBA,等明年开春国家队再集结的时候,就得定岗定编地备战世锦赛了,那时候登台拜帅就不能换人了,也就是说,斯杯是郭士强最后的救赎之战。
中国队还从来没有在斯杯夺冠,最好成绩就是第二名,今年斯杯只有4支参赛球队,光以对手而论,中国队也不是没有夺冠的可能。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如果学生挂的科数太多,超过多少门就没有学位证,但是最后有个补救的“海底捞”,(学生开始不让知道)就是毕业论文如果是优秀,可以“原地满血复活”。
一看对手,原来担心的安哥拉由于非洲锦标赛刚完,派出了一群世界大赛上从没见过的新人登场,澳大利亚这次派来的是标准的“85后”,据说比前一段来华的青年军还嫩一茬,土耳其则派出了地地道道的国家三队,郭士强要是命好,捏爆三个软柿子,拿下斯坦科维奇杯冠军,也算创造历史,功过簿上有一说。
中国队惨败导致的危机,现在有些新进展,郭士强执教当然难辞其咎,但中国篮球整体陷入困境也是不争的事实,“三从一大”已经重新被明确当作训练纲领,但究竟走哪条道路现在还没有定。不光要做无米之炊,“巧妇”还悬着呢!
有说“小快灵”的,可黄金一代也从没断了大中锋,黄金一代里单涛就被明确定义为“亚洲第一中锋”,2米02的“逍遥王”,2米的“重型坦克”,1米98的“中国乔丹”、“虎王”,中国篮球10几年来从来没小过,称霸亚洲从来都是高举高打泰山压顶,不能为了“小快灵”好听而凑字,不能让内线优势“缩骨”。
尤纳斯及“姚核心”给中国篮球留下的是所谓“纯实力”,打谁都是这一套,有姚所以后卫是刘炜,刘炜不准所以外线得是小朱和王仕鹏,这一下四爪齐了是稳当,但也把毛病都暴露了,还没法改。结果比胳膊粗比跑得快,把老一辈儿的机敏诡诈斗心眼全丢了。
如果说中国篮球有精华,实际上就是重视对手知己知彼,永远根据对手来调兵遣将,而非摆在明面上让人剁。打亚洲,拿高个平推;捞世界,见人下菜碟。
兵败天津的教训就是光知道狼来了,狼没见过,见过狗,准备了一根打狗棒。而这根打狗棒,就是中国篮球过去这个奥运周期给自己定义的阵容打法,以不变应万变,实质上却是刻舟求剑。赢球总是相似的,怎么看怎么“快准灵”,输球是各有个的不幸,全变成“慢大傻”。
这次斯杯非常微妙,郭士强应当实现一些针对性变化来体现他对于球队的掌控和对临场执教的理解,如果还是“打狗棒”,赢了是全队的“纯实力”。如果还能来点“降龙十八掌”和“还我漂漂拳”,弄点幺蛾子出来,那就算输了,郭士强也有可能“原地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