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重阳
马重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33
  • 关注人气:6,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娃娃包起

(2009-08-22 10:13:58)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

中国的篮球市场越来越火,好行情滋生出许多新事物,比如哄抢小朋友。

经纪公司和运动品牌企业已开始从娃娃抓起,专包“雏儿”,一签N年,是“勾”还是“差”,是“撇”还是“捺”,穿上就不能脱,就算队里或联赛有其他企业赞助,这边公司全单报销。成本投入虽然看上去不小,但一旦日后出一个易建联,一把就全捞回来了。

这种事儿头些年还集中在梯队建设,比方说奥神,据说当年一签就是50年,长胡子开始就发工资,一直发到白胡子老头。南方的一些财大气粗的俱乐部,花重金全国海选,后备力量充裕,球队实力强成绩好,经营状况也越好,球员待遇高,自然球员也愿意去,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由于普遍生活条件较好,好苗子也并非只有干专业一条路,家长在这时候就得权衡,要知道很多重点校的训练比青年队还好,名牌大学录取可以打CUBA,毕业后选个理想的工作,这也许更让人心仪。能够打动他们的只有那些水平最高待遇也最好的俱乐部,也就导致经营状况差的俱乐部雪上加霜。

这是市场机制的自然选择,本来无可厚非,但经纪公司和运动品牌商的加入就让这个市场陡然变味,泡沫激增,今天有签10万的,明就有拿美元结的。虽然谁都不保证这些投资都能加个零砸给下家,但中国的市场模式是先进市场就赚钱的模式。聪明的中国家长很快就会从中摸出门道,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天赋指标在14岁前达到峰值。NBA市场出现的合同年大爆发,将会在中国孩子的U14出现。

这些都是从国外特别是美国学来的所谓“成功经验”。但是,美国那地方规矩比较细,市场经济年头多也形成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忌讳一家独大和不良竞争,坚决杜绝企业与少年球员接触,有经济往来。国内目前还远没到这个层次,也未见得这些企业“慧眼”囤积的就能出个小姚明,但从企业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事儿,况且你不买我买,现在已经形成了市场;在孩子家长来看又何乐而不为,这些天赋异禀的少年球员不得不在打基础的时期就与金钱拉上了关系。

美国篮球的地位不是简单地由最富有的商业联赛NBA决定的,而是千千万万真正热爱篮球的孩子构建起来的,这些才是一个国家篮球力量的基础,才是不可估量的财富。而在中国,也许最热爱这项运动都停留在街头土场,而最有天赋的球员却从10几岁开始为钱打球。钱只有对没钱的人才有意义,钱挣够了谁还苦哈哈地练球?但愿未来的中国队不是一支从小富到大的少爷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笑
后一篇:偶遇詹姆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