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人笑
(2009-01-26 14:59: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篇 |
我当然是一定要看赵本山小品的。就像我更欣赏陈佩斯,更热爱相声,也早知道那些从网页翻热过来的笑话有点尴尬,但在选择要看的时候,一定要看赵本山。唯一一个可以做到都说好的,那也就是他了,怎么都好,谁看谁都说好,通杀。
今年的小品,看来赵老是老了,推徒弟,延续香火,不容易。也有很多传闻,说为了让小沈阳上,赵如何一改再改闹出很多幺蛾子,就跟我们写策划方案似的,堆到最后一天,行也行不行也就行了。
小沈阳当然是不错的,年龄合适,人也聪明,摸样也惹眼,会唱那么几嗓子,能整出三五个特别的声音,在东北,几乎每个班都有个八这样的孩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每个班都有类似的,但是他们后来都没上了高中大学,去干别的了。在自己的生活里,延续着不自觉地逗乐寻开心。这一点,小沈阳是承袭着本山的精髓。
但有意思的是,没有长久的明星是能够造出来的,特别是让人喜欢让人笑的那种。让人笑,是最难的。可是有的人在那就很容易,这是天生的。但比这更难一百倍的是,10年20年让人笑,而且能一直笑到这个人自己退出,比如马季,比如侯跃文,比如马三立等等。他们不是自己退役的,而是离开世界。
我曾经研究过郭德纲与这些相声前辈的区别,我总结这是跟着个时代有关系,郭德纲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黑人相声。就是每一句让人笑。但真正的相声艺术和顶级的小品都有个特点,不是让人从头笑到尾,而是成段落,及包袱,起承转合,抓住人套进去,套弄来去,然后弄得欲仙欲死。没有上来就高潮的,前面谁都不笑不高潮,可谁觉得就前面那些有意思。
郭德纲的标志性就在于一下让人笑,上来就嗨,但也正是这,让他难以保持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习惯了,看多了,就发现并不比姜侯李师冯那所谓10大笑星更有超能力。
相生也好,小品也好,都是强大的语言能力的表现艺术。我知道赵本山是在东北,那时候他的小品还掺着很多姐夫小姨子互相调情的民俗类东西,当时已经很红,也许今天的小沈阳能与之相比,毕竟我不是很了解小沈阳的作品。
赵本山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小品,都是讲黄昏恋这样题材的东西,应该讲都是社会矛盾问题的体现,然后才是小九老乐三鞭子等等,可以说都是反应社会的。近十年的所谓两大系列,白云黑土,忽悠,却相对来讲已经变了性质,转项这种一句让人笑,我总结叫做黑人相声。不管什么时代,人们需要的能够记住的笑,都是有生活作为基础。但我们从小沈阳以及其新人,或者如郭德纲等等作品中目前还看不到这些,抑或是把矛盾简单化,浅层次的讽刺。郭德纲的优势在于创作,非常新颖的内容套在老的传统段子格式里,用老的技巧说新的笑料。
舞台幽默艺术,我们只见到相声,小品,或者是二者融合,但有意思的是,相声在走了数十年的背字之后,渐渐有得超俩人一站不动弹那样说,小品还是超大动作幅度方向在发展。
我是很推崇陈佩斯的,我心目中他是中国第一的喜剧大师,赵本山则是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我若选择还是看后者,就像我一定会舍弃10大笑星而去看郭德纲。
作为一个舞台上的人物,什么都不会的人,才有潜力能成为顶尖宗师,这是多年来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