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混乱的cba先从主教练开刀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 |
Cba的新赛季又出事儿了:球员惹事儿,裁判有事儿,赛区闹事儿。球迷当然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考验的是管理机构怎么处理。说白了,就是看篮协怎么“汤事儿”。也别觉得是多为难的事情,篮协就跟交警似的,马路也修好了,红绿灯也自己会闪了,车人家也会开了,探头也都联网了,剩下来的就是写罚单了。
这个赛季比较集中的矛盾是这么3种:球员互殴,观众扔东西,球员骂观众。
如果从媒体和观众的角度,球员打架只能是好事。就跟电视剧似的,好的戏都情绪激动,哭天抹泪,每3分钟男女主角互相抓住对方一顿晃悠。观众本来不看,一调台,呦!干嘛呢?打起来了?这谁啊?哪个队的什么路数啊?他舅舅到底是谁啊?明天我得买张体坛周报!
罚款肯定是最好的调节手段,禁赛也必不可少,但是我想都2009年了,眼下这经济形势,处罚能不能更人性化一点?比如把罚款改为给灾区送棉衣,或者进校园进社区,就跟我们小时候帮交警擦岗亭似的,警民共建文明校——当然我们那时候是因为学习太好了才擦——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接触到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个健康向上的联赛,也让球员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给谁打球。
观众扔东西是个老问题,也最难解决。篮协也有多次出台处理办法,罚俱乐部,罚赛区,甚至取消比赛成绩和承办资格,还记得八一广东争冠军,就有利用规则打入敌人内部的反间计。哪儿的警察也不能把闹事儿的抓起来质询你到底是谁的球迷,况且扔的东西也不构成违法犯罪,《大型活动治安处罚条例》也明确说明要以预防为主,各地就开始发扬小脚侦缉队作风,群防群控打人民战争。
观众不会因为球员动手而下场地帮忙,中国人向来乐于站脚助威作壁上观,所以球员打架不是直接因素。裁判的误判和疑似黑哨肯定是过激行为的起源,但毕竟观众也没多少能看明白到底怎么个错误,都是看主将的反应——主教练——你不嚷嚷球迷哪知道被欺负了?
教练对裁判施加压力肯定是球场的一部分,为数不少的争议判罚也确实决定着比赛,但话说回来,这么复杂的问题要是都囫囵着一块解决那就什么都解决不了了。当务之急是确认裁判的权威,先从强迫主教练听话开始。
现实情况是,很多教练都是“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就跟我前面说电视剧似的,情绪激动蘸火就着,抓着裁判一顿晃悠,罚款有俱乐部,禁赛有球员,可是真正能够决定“扔”与“不扔”的三军统帅,可恰恰他们都是没事儿人。教练并不在乎观众扔东西,甚至还有些坐地户撒泼般的期待。
球员其实是最好管理的,球员与观众发生矛盾也最伤害联赛形象,返回头来又会形成恶性循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凡是冲观众“呲嗷”的一律重罚,初犯就禁赛一年,再犯直接按酒后、逃逸、非司机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