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援不设限

(2008-11-19 22:18:43)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

 

外援出场今年的使用规则是所谓“4节八人次”,听上去有数,其实是没数。那我干脆叫4节20人次得了,反正多少人次,也都俩人,打满48分钟。

 

这就叫规则。比赛第一是要研究规则。我对这个持保留意见,没脑子也没气力说太清晰,只是随便说说问题所在。

 

先说优势:

 

外援包办的第一好处是比赛好看。可是问题是什么样的比赛最好看?

 

篮球比赛不仅仅是竞技水平,而且所谓竞技水平,这个东西是很难衡量的。纵向不能比较,横向也难以界定。

 

好看包括的方面第一是激烈,悬念大,较量到最后,第二是球星多,人都认识,第三是场面上刺激,都叮咣扣篮,干拔三分。

 

第四才是传球啊,技战术啊,体系风格啊,临场指挥啊这些,事实上深层次一些的东西永远不如表象刺激,而再深刻的东西也是最终表现出来的前三种。

 

那么外援无限是不是解决了这几个问题?看来解决不了。

 

各队状态容易起伏很大,依赖于外援的能力和临场,而外援人数众多却又不都是熟脸,很容易让人有一种陌生感而无法代入。扣篮这些玩意中国人也见多了,真要看这个过瘾那就不看cba了。返回头来再说,我们还是想看中国人一锤定音,中国人决定比赛,而不是把喝彩都给老黑。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我也没非去强调奥林匹克,我是研究受众心理学。球是给咱们看的,给中国人看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是赛制制定者始料未及的,原来四节五人次,前面三节大家还都有个斗心眼的过程,我先上谁啊,先大个后小个啊,还是前面毕其功于一役都拼前面啊,还是传统点到了最后玩狠的呀,总之办法很多也是个精彩看点——好歹让球迷也跟着参合着觉得自己看懂了。

 

现在好,全上来,没什么变化之处,除非是受伤了累倒了或是犯规实在太多了。我理解教练和管理层,外援好贵啊!况且你省着对手可不客气啊!但是这就让比赛少了过去到了第四节双外援齐上那种振奋感和贯穿全场的期待。

 

外援是否提高了中国联赛的水平?我很想知道,原来的联赛水平低到了什么程度?哪一个中国最高水平的球员国手不是从这个联赛中打出来的?哪一个球员在nba或者其他什么联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有专家认为说我们可以让年轻球员去学老黑,但是问题是我们学不来,更打不上。

 

外援在中国联赛,越来越多的趋向于两个位置,第一是中锋,内线的大个子。他们能抢能冲能暴扣,因此导致我们的本土球员在4号位5号位上这几年很难出人才,而更小一拨儿的球员甚至需要开始研究出路,打锋线或者投三分,那么我们需要的大个子谁来在内线抢?谁来给我们培养?他们去哪儿打球?孱弱的中国内线大个子(2米零4到两米08),一撞一跟头,传球直哆嗦,能打得还是那几根老枪,也在黑人的荼毒下跟王晗似的当教练了。

 

第二个是后卫,谁不知道弄个黑人小精灵最好?运球像高德,突破像阿历克斯,蹦起来像拉苏,投三分像阿伦,给他就不用跟着跑了,我们全队都改拉拉队,或者在后场等着一起头脑风暴。这样黑人满世界多了,美国能搓出100个,还便宜,市场经济么,这就叫wto。

 

中国后卫怎么办?已经打出来的,那是从前环境好,好歹也有三节能跟着当替补,或者是有觉悟的队,说什么咱也得为全运会做准备,山东,江苏,广东,辽宁,都属于有远见也有条件的,其他人怎么办?那些更小的小朋友,90的后卫,怎么办?一拍球让黑人抢了,一过人让黑人扇了!也许专家会说,因此他们才更!更!更!说的容易,您上去更一个我看看!我知道我们的球员是动脑子打球的,可是年轻的根本没有机会甚至没反应过来就脑子跟着屁股跑了,我们哪儿来的十年打造成熟后卫?

 

第三个是锋线。锋线是得分的命脉,每个队都配个黑人,突破,个人单打,本土球员要做的就是——学会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帮人做墙,或者更优质地躲到一边去,假模假式地等空位三分。当然锋线的问题我拿掉,因为如果这样看,我们所有的球员都打不上球,也就没了重点。

 

我的重点是,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大个子,哪怕他们慢得像...笨的像...,但他们终究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我们的联赛是要培养自己人的。

 

 

------------------------------------------------------------------------------

 

外援不设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