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重阳
马重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33
  • 关注人气:6,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分析四强时代的苗之队

(2008-08-19 16:46:07)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

苗立杰每得一分,我都多被感动一次。

她用完美的表现,把全身武艺施展出来。这就是中国队最全面的攻击手,也是这个时代中国篮球所能称之为拥有“大将之风”的唯一球员。

 

而在大球项目里,巾帼远胜须眉,苗立杰可以同孙雯相互辉映。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女篮就被称作苗之队,但成绩徘徊在世界前八之外的中国队,显然让这个名号多少有些黯然。苗之队见证了中国女篮的低谷,从痛苦低迷的状态,落后挨打的逆境中,挣扎爬起,奋力前行,而这支冲进四强的中国女篮,依然是苗之队。

 

这支球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篮的人员结构没有变化。

 

陈楠,陈晓丽,隋菲菲,苗立杰,宋晓云,只是把卞兰提到了主力2、3号位。内线的替补还是张晓妮刘丹,控球还是张晗兰,多选了个男孩子一样的邵婷婷,锋线上多了一双姊妹花。同样的阵容,同样的对手,却在4年的时间里天差地别。

 

可以讲,这几年中全国最优秀的女篮选手,在可选择范围之内不超过20人。而这个阵容其实早在6、7年前就已经基本成型。

 

马赫的执教,显然是出成绩的最主要的原因。

 

马赫最大的贡献,是在于让球员有了更多的信心,让团队更具有凝聚力,话人人这样说,做到却很难。这一切是通过非常技术性的方式完成的。

 

内线定位改变,攻击方式多变

 

陈楠的移动明显比从前要多,避免了以往对中锋的传统要求,拿球单打,牵制策应——陈楠显然是个怎么也吃不胖的队员,策应能力多年训练一直效果一般,但她的中距离投篮本来就基本功扎实,在这样一个体系里她出来高位出手机会很多而且坚决。

 

我注意到马赫对她的使用,当陈楠投中2到3个中投之后,往往不会继续要求她投下去,甚至很多时候把她换下来,陈楠的自信心和对这个战术适应的感受是需要长时间比赛的积累的——显然她并不是一个自信的队员,而多年来限制她的发展的并不是技术能力,而是那种这个时代内线队员必须有的独断,美澳俄西甚至捷克,任何一个国家的内线出色都源于她们在队中的支配性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女篮是世界高水平强队中唯一由外线主导球队的。

 

陈晓丽是这支球队最稳定的内线,我甚至认为她是多年来(92年后)中国女篮最值得信赖的4号位。马赫把她的位置放到替补席,却在最关键的搏杀阶段屡屡使用“2陈”的双高。必须重视的是,各国内线的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尽管我们击败了多支强队,真论实力和天赋,我们的内线差距明显——内线是要够高够狠够凶的。

 

锋线增加支配球,三箭齐发的态势

 

锋线是中国女篮突围而出的关键。苗立杰得到了更大的释放——我非常遗憾这样的情况只出现在了她职业生涯的末端,看苗立杰的比赛,却是夕阳无限好。想起那首歌: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卞兰逐渐成熟,胜利的中国女篮能够容忍她的鲁莽,她的机会选择总会持续出现问题,而对自己的控制和所谓的大局观还有待磨练,但这都不影响她成为后苗立杰时代中国女篮的核心。马赫对她的重视从比赛中的使用可以清晰看到,那样上下的频繁和任务涵盖的丰富,的确超过了任何一人。苗立杰比赛完了之后,激动的搂着她的姐妹们。我记得她是先搂住了卞兰和陈晓丽,随后是卞兰和邵婷婷,我希望这不是意味着女篮的交接(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我真心的希望,这样一支球队能够再保持下去。

 

隋菲菲是个值得尊敬的老运动员。马赫对于她的使用,就像派自己上场。她不再像自己的巅峰时期那样衔接内外,作为攻防的轴心,但她能够合理的控制场上的节奏,很合理的去为另外的两名锋线队员创造机会——显然3前锋是中国队突出的攻击特点,甚至连5号位的陈楠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作为大前锋拉出来投中投,这都要求有老队员合理地分配球,甚至是忍住自己的出手。从这个意义上,尽管有很多能力体能、身高各个方面超过现在的隋菲菲的年轻球员出现,我们的对手的高大强硬也远远出乎想象,隋菲菲依然会在这支球队中继续出任主力2中锋。

 

进攻组织的三个方面

 

组织后卫并不是强队中最优的。但中国的进攻组织并不承载那样多的功能,这就给宋晓云和替补减轻了很大压力——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几年失利的重要原因。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甚至今天的白俄,每个队都有能冲能跑能传的好后卫,但中国队对后卫的要求是减少失误,提高推进速度。具体到三个问题,阵地组织,过半场和反击。

 

阵地战由于3前锋的使用,宋晓云可以从容地守在配合区甚至是中线附近,过度球和准备回防。过半场,中国女篮是最不怕紧逼的球队,陈楠的回撤,隋菲菲的接应,甚至是苗立杰不惜体力的来回飞,都很轻易解决问题,并且由于中国女篮的机动性,对方很难敢于逼前场而漏出空挡。

反击中的中国女篮在成长。她们的技艺是没有问题的,但总欠缺那种坚决。好在今天的比赛因为打得顺,所以反击中的中投和配合都相当舒服,甚至苗立杰有一次胯下击地给卞兰,还有一次上线的街头篮球配合。

 

 

替补的功能性,团队感让人动容

 

张晓妮和刘丹,尽管并不出色,但在不多的上场时间里都能做到减少失误,这同那些欧美强队的替补能力突出却失误也多形成鲜明对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说来轻巧,但这对于一个团队很重要的。

 

同样的道理之于张晗兰,还有锋线的张伟,邵婷婷和张瑜特点要更明显一些,带着更多的任务,但任务多显然失误的机会就大。下半场很多时候,马赫布置邵婷婷上场,出了几次失误,换上换下之间,倒让人联想到陈江华。但中国女篮显然这种团队感是让人动容的,苗立杰对邵婷婷的拥抱,哨响时刻大家戳着卞兰的脑袋,这些都无处不体现出团队的融洽。

 

 

正是这样一支球队,一支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的球队,一支一两年前还在人们的怀疑与冷淡中挣扎的球队,给中国球迷带来了最大的惊喜。不论接下来的半决赛,再下一轮的比赛如何,还是那句话,篮球场上,比赛的结果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只有付出的努力。

 

黎明请你不要来 

就让梦幻今夜永远的存在

 

真心的希望,这一支球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马赫能够带着他们走向更高,苗立杰能够继续顽强的战斗,哪怕多年后这不再是苗之队,哪怕不再能够一场拿下28分,哪怕全身武艺只剩下一颗勇敢的心。 

 

我们见证过辉煌,也感叹过失去。

值得珍惜的是,我们正拥有一支世界强队。

 


 

 

 

 

 

技术分析四强时代的苗之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