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张纪中拍的就脸红
(2008-08-02 10:45: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篇 |
周六上午,自然是看电视时间。特别是今天终于到了双号,我的车能上路,那就心里踏实了,倒不着急出去。
我的hbo之类的都没信号,包括我最近在上午能看见凤凰重播的鲁豫有约,改叫说出你的秘密了,我看是因为最近总是找一些我很感兴趣的嘉宾,比如前天是范伟,昨天是赵本山和他的土地们。
西游记里说,唐僧到了晚上睡不着,或者是睡猛着了,会大喊“土地土地”,孙行者就这样打趣。没信号再好的戏我也看不着,我就只能扒拉来扒拉去,居然看到了张纪中版鹿鼎记,因为我一点都没看过,所以就看了一集。
我的妈!
---------------------------------------------------------------------
张纪中的武侠片我有一个共同感受,这一部也不例外,那就是——看着会脸红。
我看的这集,是“通吃岛通吃7女,小桂子你在哪里小玄子找你来了”,就是这集。
我本对张先生的戏没什么感觉了,因为我只看过他拍的笑傲江湖就O了,饭嗖了闻闻就知道,不必从上到下翻腾着吃吃。
有意思的是我偶尔看到的一点点他拍的戏,居然都是重要戏肉,因为我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事儿,到了哪个段落,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因为我从小到大最自信的一件事就是看武侠小说,我是从小三从一大原则,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保持着大运动量,而且是反复揣摩观瞻,按照马未都先生给私人博物馆的命名——“观复”,据说他老是从老子那里寻摸出这么俩字,其实就是看了又看,看了再看,反反复复的琢磨把玩的意思,我看武侠小说的境界就是这个层次——事实上这是小孩子的层次,因为看了又看显然是放不下,真正的大家都得拿得起放得下,形成体系就o了。我觉得人大了点,对这个东西的看法又自不同。
-------------------------------------------------------------------------------------
我上次看到了一眼《神雕侠侣》
——也是扒拉来扒拉去中——居然很不可思议的看到了里面最精彩的章节——尹志平起身离去,傻过儿没赶上这拨儿,小龙女四体通麻覆盖薄纱满脸羞涩,你还叫我姑姑?
小时候觉得很残酷的一件事,现在看来到淡然许多。金庸先生是天下最牛逼的小说家之一,之二是古龙,我用了大概20年的时间还是觉得,金庸的成就的确高过古龙,尽管现在我坚决不会再看金庸,古龙我床边还有一本天涯明月刀。
天涯远不远,不远,因为人就在天涯。明月怎会有心?
太牛逼了。
我在《把那个球投进去》里面有一个很喜欢的章节,就是流川枫把那个球投了出去,“无欲无求”的那个章节,最后写到:
“球高高举起在空中,如同一轮升起的明月!当上万双目光都聚集在这里的时候,她会不会映衬出更加强大辉煌的光芒?”
显然,这就是天涯明月刀。当然,《飞刀又见飞刀》里的月神,似乎也是如此。忽然发现,少年时代这些作品给人的影响太大了,你会不自觉的通过某种方式向他们致敬。在我看来,即使是古龙,他也在通过后期的作品来向曾经的自己致敬,自己是自己的知己。南怀瑾论语别裁,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说道这个远方,也可能是时间之远,哪怕千百年后。
我还是接着说,小龙女被干了,傻过儿没赶上热乎的。
我还记得刘德华陈玉莲那个版本,都是不忍看下去的,恐怕泪盈眶肝肠断,张纪中先生就开放多了,小龙女这家伙一个含情脉脉,搂着黄晓明不撒手,这叫一个娇躯微颤,香汗淋漓,脸如桃花玉手轻拉,想起一个山东话的笑话——哥,厄还要...
当然“你还叫我姑姑”这个老词是都要说的,各有各得味道,但我真不明白黄晓明这过儿追着问“那我叫你什么呢?为什么呢?我不叫你姑姑我叫你什么呢?你丫快说啊你看我大眼睛呼扇呼扇的?什么叫守宫砂啊?”我真看的有点脸红。胡军的天龙八部我看过一些,感觉多少有点意思,林志颖的段誉毕竟好看点,而且阿朱也给人留下些印象,射雕就没看过,李亚鹏的智障郭靖,周迅的粗脖子黄蓉,我就看过一集不知怎么郭靖找到一只大海龟叫独孤求败?
当然里面还是照搬了些黄裳躲了四十年发现仇人都死了的情境,但是海岛,王八,这个是侠客行里面有一些类似的,但更多的是古龙小说里面,剑玄录里面有天残八剑么,另外九十年代有大量的如海天魔岛之类的模仿作品,玄之又玄的都往这里扯,但放在射雕这种类琼瑶里,就太啼笑皆非了。
-----------------------------------------------------------
这样看来我还看的都是精彩段落,鹿鼎记我看的也是精彩的,那就是通吃岛。
通吃岛是个很有意境的地方,但我真没想到张纪中能把七个女的排一圈跟黄晓明开会,
特别像开会,我也被黄晓明的领导气质震惊了,对付这么多女的下属,韦小宝相当于一正处,下面有几个副处——生孩子的那三位,一个苏荃岁数最大,一个阿珂业务能力最强(好看就是当媳妇的业务),一个建宁公主最有背景(哪怕其实是草根假势力),还有几个想提干的科员,比如方怡,还有那真干活专管铲除异己的双儿,就是一水浒里的李逵啊,最得领导喜欢,小郡主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家道中落,黑社会背景,又是第一个出场的女性——碧血剑里的温青青就是仰仗第一个出场最后成了正果,这是金庸的多女博弈观——还有一个是曾柔,这娘们肉肉的,很多港版都把她直接拿掉了,出身草莽,应该是有戏的妞,比如港剧《我的野蛮婆婆》里的十一,但显然20年前的文学作品是没有这样的审美取向的。
我最受不了的不在乎说女的怎么样,事实上中国好戏从来都是以小见大,意思到了就行,而且你看港剧是绝少多女同出抢戏,除非是个大团圆结局或者是搞笑场面,目的性特别明确,张版则以花钱为目的,都别闲着,全招呼,竟干那没用的。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
我实在受不了韦小宝会发自内心的对康熙卑躬屈膝。
在我印象里,韦爵爷无论是在哪种场合,心底里都是与康熙平起平坐,汉满之分看似平淡,(韦春花说你爹是汉满蒙回那可说不准了,有个回民生的俊,你的鼻子就象他),但事实上是草根与贵族,平民与执政者,鱼肉与刀俎,反抗与镇压,是存在多种对立矛盾关系的,即使如朋友如康熙小宝,同样不能避免。
小宝从来都是面对无解矛盾就想逃,不是逃避,而是逃跑,主动进行计划,甚至时刻在盘算要不要干掉康熙——后文中顾炎武等劝小宝谋反,他的心里是扑通扑通跳啊,何尝不想振臂一呼万众响应,揭竿而起以获万世英名呢?小宝的性格不见得做的出来,但他的智慧在于知己知彼,知道局势,知道态势,知道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作者的智慧,甚至是作者的回顾历史题材的视角,让小宝具有了这样的智慧。
退隐山林毕竟是中国智者的选择,上及王公贵胄,下至升斗小民,中间知识分子,中国人的共同理念都是可进可退,独善其身,善是有保全的意思,而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韦小宝是个文学史上很独特的角色,齐人之福是色彩,少年得志位高多金是表象,可进可退是表现,而真正独立于那些大臣百官或是安贫乐道的隐士大儒者,是这种矛盾对立中的平等。港剧里,不管是梁朝伟,还是陈小春,不说其他,对这一点都贯彻得极其透彻明确,这是港剧的水平所在。
黄晓明一句发自肺腑的“奴才与皇上”,让我彻底闭嘴,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