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2008-07-29 14:13:58)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小说

    主持人:再往这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主持人魏翊东。

    魏翊东:其实这里头,我觉得我是和马重阳的大学同学一块认识他的,应该说时间一样长,是吧,春妮。我比马重阳大两、三级,当时在大学里,当时还叫广播学院,现在叫传媒大学了。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我就说我对马重阳的印象,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们在操场上踢球,播音系那时候在广院不算有实力的系,顶多也就自娱自乐。那时候去的男生就没有会打篮球的,等他们96级的进来学校以后,突然我们94级的在这儿踢足球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大块头,好像是我们系的,我们师弟在篮球场上打球,这是挺新鲜的事,我们就驻足观望了一下。后来经夏松一提点,我们看他打球的那几次确实没怎么见他把球投进过。其实他是播音系第一批打篮球的学生,应该是取得了广院篮球队代表播音系的冠军,这很为播音系扬眉吐气了一把。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之后追溯到马重阳上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们真正熟识是在1997年,为什么?那年在上海举行了第十届全国运动员,那时候我也没毕业,他也没毕业,全是在校生,由于当时全国体育播音员紧俏,所以上海组委会特意来到北京挑选能够支援他们赛事进行直播解说的评论员,我有幸成为一个,马重阳同学虽然比我低两级,但也成为最终入围的佼佼者,他当时负责的也是篮球比赛,正是他对篮球的热爱和职业的执着精神打动了他们。因为你想在全国运动员这么一个大型比赛里面,一个大二的学生直播男篮的比赛,这么重头的一个项目交给一个大二的学生,真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不过马重阳做到了,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那届全国运动会,我记得应该是半决赛的一场比赛里面,马重阳当时令我拍案惊奇,我觉得篮球解说界一颗璀璨的新星诞生了。因为在我热情的关注这场比赛的时候,因为当时是八一队,他特别自信地、激扬地、镇定地说了一句话,现在是刘玉栋传球,我们看刘玉栋把球传给了刘玉栋。当时震惊了,我觉得篮球队有一个特别让人有震撼感的一个解说评论员。其实都是开玩笑,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水平,我想就逐渐的被大家公认了。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对马重阳的第三个印象其实跟这本书有关。我跟杨毅以前,他也是在出书之前就把电子稿发给我了,说你抽时间看看,尽管我一再推脱,后来我觉得我还是得看,为什么?因为以我认识的马重阳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对他的文学功力我应该还是略知一二的,以我认识的马重阳写一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值得一看,结果我看了以后我发现我猜测是没错的。总之在我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他是把这本书献给这一代人曾经走过的日子,当这一代人步入到接近中年的时候,他把过去的岁月记录下来,奉献给他自己现在的心灵,我想跟他感同身受的人大有人在,建议大家好好读读这本书。

 

 

    主持人:谢谢魏屹东精彩的发言,刚才揭露的一些马重阳上学的时候的一段小故事。我在学校的时候一进校,师哥就给我讲了,这是一个最经典的在我们系里解说的一个故事。相信马重阳的故事春妮了解得很清楚,四年同窗,让春妮也揭揭马重阳的底。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春妮:今天其实我到这儿来也觉得挺奇怪的,场上这几个都是跟篮球有关的,就我一个门外汉。但是好歹刚才夏松唤起了一下我的记忆,在我上大四的时候,我曾有幸被挑入,去主持了一段时间的篮球公园,虽然我对篮球一无所知,一窍不通,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为什么电视台的导演会选中我,不得而知。但是好歹让我在十几年之后,还有机会和他们这样篮球的人坐在一块,说说马重阳这本关于篮球的书。

 

我和马重阳是同班同学,认识到现在12年了,真的觉得老马这么多年,他真的没有变化,还是一如既往。一路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叫他老马,那时候好像是十几岁的孩子吧,就这样。但是好在十几年他没变化,还那样,永远说话那样子,还有他做事情的样子我觉得都一样,还是特别朴实的一个人。

 

说到篮球,刚才是魏屹东也在回忆,说马重阳在操场上打篮球,确实是,当时播音系篮球很糟糕,但是在我们广院每年却有一年一度的“月光杯”,是女子的篮球比赛。你想男子都不行,更何况女的了,那多可怕的一件事,老马就鼓动我们说你们去报名,我给你们培训。就我这样的竟然被他拉上去当中锋。我压根就没碰过篮球,不知道该怎么弄,在开场之前马重阳把我拉到一边,面授机宜,他告诉了我几个字,叫连拉带拽,连踢带踹。就是这样混乱的一场篮球比赛,开了我们播音系女子篮球的先河,我印象非常深刻。原来马重阳也是这样打球的,虽然他自己在打球的时候他很规矩,但是他心里有一些小小的绝招教给了我们。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就在前两天我突然接到了马重阳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因为他永远是这样,他说正经事情的时候都好像跟人在开玩笑。那天他也许是很正经的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春妮,27号有没有事?我上午有一个事儿,你能来一趟吗?我说什么事?我说我要签售。我说你帮别人签售吗?他说不,是我自己的书。我当时惊讶坏了,我在电话那头说不可能。他确实很有文才,在大学的时候他特别爱写字,时不常的有一些感触之后会写一两篇,当然也不乏在密室里密谋的情书之类。我们觉得他写的文字都是挺有文才的。要说把文字要印到书上,是铅印本是惊讶坏了,原先我们看到的都是手抄本。那天他非常认真的跟我说真的,他说你能来吗?我说好,我说我一定来。我说你能把这个书先给我看看吗?他说能。他在他的博客上,他说有连载,我就上去看了。虽然我对篮球不太懂,也不太喜欢,但是那本书,说实话让我觉得看了之后,找到了我们学生生活很多影子。比如他在有一章写到了在学校北街喝啤酒,说和一帮新认识的朋友喝啤酒,那就是我们大学生活的时候,一入校。还有写了篝火晚会,他在博客上配的照片,我特别想问那是不是我们大学时的那次篝火晚会的照片。真的,他的书让我回忆起了大学的生活。所以我想这本书对于喜欢篮球的人,也许你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很多篮球的一些激情,或者是里面发生的一些故事。对于不喜欢篮球的人,也许我们会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个人青春成长的影子,也许会找到一些共鸣,会有一些感触。我想老马这本书应该是以非常真实的笔触写了整个九十年代。因为像我们这代人,其实挺有意思的,整个九十年代包含了我们初中、高中和大学这样一段成长的经历,也许大家会找到共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持人:非常感谢春妮,感觉可能这事怪我,一开始就把新书的签售仪式给整错方向了,整成马重阳的批斗会和揭露会,离这个书远了一点,下面请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傅老师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本书,马重阳的故事一会儿让他自己说。

 

小说首发(及大白天发生的星夜故事秀)实录2

 

    傅跃龙: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刚才大家在说人、说球,我觉得重阳应该写一个后传,这是前传,应该来一个后传。今天很高兴出席首发式,我离开家的时候奥运村正在举行一个仪式,我说今天很巧合。这是一个体育小说,体育文学的东西。严格的说是一个迟到的发布会,这个书从开头策划到现在出版也大半年了,倒不是说编辑有困难,这个过程有一些小故事,跟大家说一说,增加一些趣味性。这个书稿,当时是重阳的朋友马天立和李亚平,他们都是北广,传媒大学的同学,师兄弟。其实我今天第一次和马重阳见面,但是我总要叫他小马是吧。

 

刚才主持人讲了,我们是六十年的生人,是刘欢年代的,我们那个年代是打乒乓球的,上高中也打篮球,我是乒乓球打得比较好。看到这个书稿,天立和李亚平拿过来书稿的时候我很意外,第一它一下子也勾起了我的校园的回忆。我们看的可能想得更多,我们高中的时候有篮球场,我们是比较好的孩子,我是高考状元,那时候学习比较老实,但是也打球。后来上了大学主要是看排球,女排三连冠那些东西。但是这个小说拿过来一看我觉得好像跟我们也很贴近,时间并不遥远,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这是第一感觉,所以我觉得有兴趣编辑这个书。但是你知道出版社出一本书要给作者先立传,出版社第一想到,坦率的说社会效应,这个比较虚的,但是也是有的。看有没有人买他,要考虑到赚钱,别搞亏本了,有一些很好的书放出去之后无人问津,这个不行,你必须得能够卖火了。我当时就想测试一下,我把书的电子版先给我上初三的儿子,现在是 175的个,也在学校打篮球,像马重阳的微缩板。初中差不多也是这样开始的,也是一帮孩子,也在北京打架、告状的事儿,做家长的学校也会批判。我说看看他的反应,他是90年代的,结果那小子看完之后说还行,估计同学们爱看。这样的测试我就说,看看我这代人,比马重阳高一个年代的人,再有比他低一个年代的人做了一个测试,觉得覆盖面还挺广,觉得还不错,这样一个小测试就奠定了我对这个书的信心。这样我们就很快进入了编辑阶段,立项也很顺利。说青春小说不少了,而且也有卖得特别好的,但是又写青春,又写篮球的,又写体育题材的小说很少见,或者绝无仅有。你们大部分在座的人很年轻,知道中国体育文艺这块,真正比较好的,五十年代有一个《女篮五号》,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电影。所以当时我们说这个改成那个电视剧,肯定是很好的。那么在新二十一世纪也弄一个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把《女篮五号》开创的体育题材,这样一个文学的东西发扬光大肯定非常好。我们当时也跟亚平说能不能先把电视剧拍出去再去做书,这样相互促进一下。但是你们知道电视剧拍起来时间要长一点,重阳也有点等不及了,因为老马说,再等两年可能就更老了,离记忆就更远了,所以时不我待,我们就马上把它编好了。过了春节之后我们所有的手续都办好了,那么就等一个时机。当时说大家想什么时候最好?五一,五一是一个机会,推出来,有长假,大家好好弄一下。后来说五一气氛不热烈,说打一个擦边球,在奥运会之前推出一部中国本土的体育评论员写的,一个关于体育,关于篮球的文学作品,我想可能会为我们的奥运会再加把劲,再添点火,所以这也是一个小的考虑。今天奥运村开幕,咱们这儿是首发开卖,相信借奥运的东风更好一点。

    相信刚才各位嘉宾对马重阳的人的风格做了很多介绍,我和马重阳过去并没有什么交情,通过几次电话,有了神交了。作为责编我主要想谈这个书的风格,特点,值得去买,或者值得去做电视剧。去年我编了18本书,在咱们人民出版社也好,或者东方社也好,我都处于比较高产的编辑,本本书都还不错。但是这本书我觉得非常独特,我大约前前后后看了六遍。我们一般是三审三校,做书的都知道。我为什么看这么多?其实说一句不怕大家笑话,现在说编书的人不看书,编书的人不买书。因为看一遍,有时候纯粹是为了工作,有时候真的很乏味,看了一遍都不想再看了,有时候真的是为了赚那几个钱,把这个工作完成。但是这个书我看了确实不烦,是因为确实好。我总结这么几点,从内容上说,这个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上面延伸到六十年代,我算一个代表,下面延伸到九十年代,不知道二十年代后的小朋友会不会也觉得很不错。这个书覆盖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不错。这个书的题材,在国内的文学小说里面,我觉得没有这么一本,加上有半自传色彩的书,这是从内容上。主要是我认为在形式上,你们看它是一个小说,但事实上你翻开看的时候,好像也不是我们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的写法。从头到尾,像《闯关东》那样的,有一个主人公贯穿全书,主题很突出,前因后果,前后呼应。我觉得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元素,有主人公,王大明,马小阳,有的说是马重阳小时候,当然不全是这样,有很多有个性的人。但是他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像,是一个群体,是他们那个年代一帮打球的人的群体的形象,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从片段形式上说,一个个小标题很吸引人,就像一个个小片段,这段就写这么一个片段,写过了就写过了,镜头感很强,下一个镜头跟上一个镜头没有关系,所以像是一个随笔,像是一个回忆录的片段,散文。所以我说这个有点创新的意义,说四不象也行,不是有贬低的意义,越是这样的,在形式上有一个创新。不是要硬编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硬编的一个东西,所以在题材上有很大的突破。

    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是在语言上,非常的老到、非常的犀利。就像他写东北的大雪,打到脸上很疼,非常的有攻击力,可能有时候很深,很硬,像东北的苞米棒子,有的说玉米茬子吃到嗓子的感觉,这是我印象非常深的。我自认为我当年是中文系的,我自认为自己还小有才华,看到这个东西之后觉得后生可畏,觉得非常的惊异,真是才华横溢。所以从形式到语言上,我们说这本书我非常期望。首印量是二万册。这在出版社来说,你们知道过一万册的都不多了,像卖到十万册、二十万册的看上帝保佑了。那么一次印两万册,我们的目标是保底两万册,争取突破十万册。我们希望球迷也好,或者是我们的重阳的粉丝也好,希望你们多在网上传播这个书的信息,为我们卖出五万册、十万册做出你们的努力。谢谢各位。

 

下一集 小说首发之3  如何把那个领带吃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