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与北灵山散记

标签:
游记感悟情感 |
分类: 散文类 |
http://s11/mw690/001hcUEbzy7ncA6a5ui7a&690
http://s2/mw690/001hcUEbzy7nczScUbnc1&690
什么叫旅游?本人认为:人在一个熟识的地方待久了,就想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用一双眼去直观,用一颗心去感悟——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满足你的心理需求,丰富你的精神世界。
塔尔寺、北灵山在河北涿鹿境内,旅行社介绍说:这是一个未开发的风景区,不收门票。驴友们发现后认为:有一定的旅游价值。说什么华夏始祖——西部的炎帝部落联合黄帝在这个地方与东部的蚩尤部落在此地打了一仗。央视10台《历史探秘》节目也播放过始祖们在涿鹿的这场战争。这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应该叫作“始祖之战”吧。吸引我去涿鹿——能不能看到当年古遗址。
塔尔山与北灵山,是未经雕琢的原始景点。
8月初,随团经过5个小时的长途旅行,中午11点多来到了大山深处塔尔寺,这个只有50多户周姓居多的小村落。
午饭过后,我们一行5人迫不及待地直奔后山的塔尔寺。塔儿寺村位于北灵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村,隶属涿鹿县。金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曾在此地山腰建矩禅师灵塔一座。宋末建村以塔取名,因为当时山上建有一座寺庙,故取名塔儿寺。寺庙后被洪水冲毁。现在矩禅师灵塔和寺庙的遗迹以及建村时的泰山奶奶庙都在。我们在矩禅师塔旁边逗留了几十分钟,思绪万千我想起了,八百多年前后金时期,矩禅大师主持的寺庙,香火缭绕,虔诚的信徒前来膜拜,小村在寺庙的庇护下,人丁兴旺。现今,寺庙无踪影,留下的六级佛塔与一颗八百树龄的松柏相对而立,倾诉着数百年来的世态演变。
站在塔旁,看着对面新立的“南蚩尤墓”石雕牌位,不禁让人想起五千多年前人文始祖蚩尤占山为王开拓疆土豪迈气势。该村根据史料传说为增加旅游资源,树碑立传吸引游客,结果光秃秃立了块石碑。让人遗憾。
从山上拾级而下,顺便走进巴掌大的小村,石墙小瓦盖成的老旧房屋是我们寻找的对象,尽管破旧,但它演绎着小村的时代变迁,从中能嗅到历史的气息。在一周姓人家的院门前廊侧墙上,看到了文革时期留下标语: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回味这段蛮荒的历史,让人无语、反思,从中让我认识到了热情与理性组合成的人性价值。
晚饭后,我们一行人入户做了社会调查,在石板铺成的胡同深处,一家小院里透出微弱光亮,我们推门进入,50多岁的男主人裸露着瘦弱的上身,下身穿着一条厚重的牛仔裤,把我们迎进了屋,在黑黑的小屋里主人喝着劣质酒,抽着呛人香,黄瓜沾着酱看来是在吃晚饭。
从他家出来,我们找到了村支书的家,新房子装饰可圈可点,家中的电器设备并不落伍,这与光棍俩兄弟形成鲜明的对比,俩兄弟那台破旧24寸彩电,画面浑浊不鲜亮,看来这兄弟俩的生活状态,还定格在80年代中期。
村支书与我们握手、寒暄、让座,我们谈了一些对小村的印象,听他和支部委员们讲述王家俩兄弟过去和现在,验证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老话。家庭的阴霾,后人的颓废,造成俩兄弟窘迫的现实。随后,我们又谈了一些改善小村旅游环境的一点看法。
从书记家出来,郁闷的心情在清凉山风的吹拂下得以舒展,我拾级而上,来到了“农家乐”的楼房顶上,钻进了白天认领的属于我的那顶帐篷(双周日游客多,楼下室内房间让别人提前预订了)。
楼顶上的10顶帐篷紧挨着,钻进帐篷的游客们谈笑逗趣的话语就在耳边。室外帐篷与大山只有咫尺之遥,对我来说,在独立的帐篷里过夜,还是第一次。5个多小时的行程,爬山赏景劳累,加之,入户走访的经历,混杂在头脑中,一时难以入眠,邻近帐篷里的客人有的说着酒话,有的呼呼大睡,呼噜声溢满楼顶,在浮想联翩的境况下,不知过了多久,才囫囵而眠。
6点早餐,餐后,群主一声令下,大家结队前往北灵山。坡陡无台阶,有骑马上山的,有步行上山的,在前人踩踏的山路上,游人们三五成群,唱歌的说笑的,打打闹闹,与山涧流水融合在一起,化解了一路的疲劳。经过长达二个多小时长途跋涉,前面迎来一大片桦树林,越过桦树林,上千亩的高山草原映入眼帘,云雾从草原掠过,草原上驴友们驻扎的帐篷星星点点,五颜六色;黑白相间的奶牛悠然自得在草原上嬉戏;穿着艳丽的游客在绿色草坪上穿梭往来,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高山之巅一千多米竹木长廊,游人们接踵而至,像一条彩练,更像一条长龙。北灵山南侧长廊下边,是深不可测峡谷,怪石嶙峋,云蒸霞蔚;湛蓝的天空,时不时地飘来几朵白云,点缀着空中草原;如梦如幻,北灵山——高山草原。站在山巅,有种云从马边升,手可摘星云的感觉;极目远眺,山峦起伏叠嶂,山到绝顶人为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向西北远眺,塔尔寺小村,一片红色房顶,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丛中,让人们领略自然界是如此的神奇,令游人流连忘返。